7月22日,位于苏州昆山市的企业峰飞航空交付了全球首架获颁适航“三证”(TC、PC和AC)的吨级以上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标志着吨级以上电动垂直起降在技术与适航认证上实现全球突破。
这几年,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eVTOL产业备受关注。长三角区域也愈发成为头部eVTOL企业落地研发、生产和制造的重要选择。
比如昆山就拥有两家eVTOL企业。此次拿全“三证”的峰飞航空于2022年落地,研发制造中心位于淀山湖镇,航空试飞基地落地于锦溪镇白莲湖郊野公园。
第二家企业是落地于昆山花桥的航天飞鹏。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航天飞鹏展出了FP-981C“射手座”垂起复合翼无人机系统,吸引了众多关注,这家企业还与清华大学车辆学院、奇瑞汽车联合研制了分体式电动飞行汽车。
无锡在低空经济上也持续发力。去年3月11日,亿航智能eVTOL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及运营总部项目落户梁溪区;无锡企业牧羽天航空则以研发、制造、销售、运营重型载货eVTOL为主营业务,可以适用于海岛或远距离物流运输,目前已经完成了1300公斤级别的AT1300的研发。
对于eVTOL企业的大力招引不止在江苏。平湖市委书记仲旭东讲过一个故事:平湖市相关部门负责人特地奔赴珠海航展,通过投资让eVTOL企业御风未来把生产基地落在平湖。
另一家落地平湖的整机企业锐恩飞机工业(浙江)有限公司虽然主要聚焦电动固定翼飞机的生产,但其背后的投资者之一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也研发eVTOL飞行器,其产品“鹊飞”于2024年11月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首次发布。
合肥也有不少明星企业,比如合肥市国资平台与亿航智能合资成立的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收到了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球第一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合肥本土航空科技企业览翌航空研发生产的客运级eVTOL LE200已获得中国民航局TC(型号合格证)受理,最快或于2028年交付市场。
一位eVTOL企业负责人此前曾指出,eVTOL产业最终将共用新能源汽车80%的供应链,而核心飞控、航电等20%的关键技术属于航空产业。因此,长三角能获得诸多eVTOL企业的青睐,最主要的优势便是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备的产业链。
昆山依托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产业基础优势,这几年在加快培育壮大航空航天产业;南京更是通过积极招引头部企业、加快集聚生态企业,让低空经济产业链做大做强,想要何种配套,都能够在最短半径内实现;无锡依托本地航空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以通用航空整机研发制造、关键零部件生产、航空服务业为核心的低空产业集群。
去年以来,平湖依托汽车、新材料、数控机床等当地特色产业,锚定浙江省低空经济应用“先飞区”、临沪低空经济合作示范区、长三角低空经济智造集聚区的目标,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体系。截至目前,平湖已拥有低空经济关联产业企业22家,涵盖复合材料、关键部件、整机总装、配套设备等关键环节,去年总产值64亿元。
当然,除了生产制造以外,长三角多地也积极为eVTOL场景落地做出努力。合肥在法律法规探索和相关配套支持方面具有前瞻性。合肥合翼航空拿到OC证以后拥有了空中商业化运营的资质,可以面向普通消费者开展低空观光旅游、城市空中通勤等服务,其开展商业载人服务的运营点正是位于合肥的骆岗公园。亿航智能与合肥在骆岗公园联合建设合翼航空城市空中交通运营中心,这里或将成为长三角最先实现“空中出租车”运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