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31 21:49:00 股吧网页版
WAIC2025余温未散 基金经理解码AI投资机遇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7月31日电(记者魏雨田)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近日在上海落下帷幕,但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AI)板块的追逐热情依旧不减。7月31日,多只AI相关ETF持续上涨,反映出市场对AI产业发展的积极预期。

  在WAIC大会期间,多位基金经理深入一线探展,化身科技“捕手”寻找投资机会。接受新华财经采访的多位基金投资人士表示,此次大会中,AI算力基建、人形机器人及垂直应用等方向的表现超预期,为后续投资布局提供清晰指引。

  WAIC闭幕:资本市场热情未了,AI相关ETF上涨

  本届WAIC大会主题是“智能时代同球共济”,汇聚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位代表。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了800余家企业参展,展示前沿科技3000余项,囊括从前沿大模型、科学智能到“AI+”应用、具身智能等多元领域的创新成果,勾勒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脉络与应用图景。

  从市场反应来看,AI相关ETF近期表现活跃。据新华财经数据,截至7月31日下午收盘,本周以来多只产品实现上涨。具体来看,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上涨2.01%,易方达科创人工智能 ETF 上涨1.85%,富国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上涨1.74%;细分领域中,国泰中证通信设备ETF涨幅达7.3%,广发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ETF上涨2%,鹏华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ETF上涨1.93%,反映出市场对AI产业发展的积极预期。

  资本市场热度的背后,离不开机构投资者对科技前沿动态的高度关注。本届WAIC大会吸引了中欧基金、诺安基金、易方达基金、银河基金、财通基金、弘毅远方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组织投研团队现场“探展”,通过近距离接触产业前沿动态,将投研视角与技术创新、场景落地直接对接,为后续投资决策捕捉第一手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基金公司在探展的同时同步开启直播,通过镜头带领投资者“云逛展”,既能实时解读展会上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动态,将投研工作与展会现场的前沿信息无缝衔接;又能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开展投资者教育,让专业的科技产业知识与投资逻辑走进大众视野,实现了投研+投教的“两手抓”。

  探展实录:具身智能成亮点,AI应用落地提速

  在今年的展会现场,具身智能成为绝对亮点。超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亮相”,创下国内人形机器人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集中展示纪录。

  作为专注机器人行业的基金经理,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基金经理宋巍巍对此感触尤深。“去年大会上,人形机器人多以静态陈列或简单行走演示为主,而今年最大的变化是,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已开始落地。如果说去年我们还在关注‘机器人能否走得丝滑’,今年讨论的焦点已经变成‘机器人能否在零售、工业、康养等领域替代人工’了。”

  银河基金的基金经理高鹏在探访机器人企业时的直播中表示,从技术突破的难度来看,硬件层面的“身体”最容易实现突破,负责运动控制的“小脑”次之,而承担决策与认知功能的“大脑”最难。正如本次大会所见,多数企业聚焦于硬件领域,涵盖机器人本体、丝杠、减速器、关节模组、轴承等核心部件;相比之下,专注于“小脑”的企业较少,而深耕“大脑”的公司则更为稀缺。

  从AI应用方面来看,易方达指数研究部科技组组长肖宛远在逛展后表示,与应用相关的展台数量明显增多。“过去几年,多数厂商仍聚焦于展示大模型本身,而今年展会上已能看到更多落地场景。这些丰富的展示,恰恰契合了人工智能正走入千行百业的产业发展趋势。”

  宋巍巍也表示,相较于去年,AI领域的发展已迈向软硬件融合应用的新阶段。“今年展会上,AI应用的数量、质量和功能都有明显提升。硬件端有AI眼镜、AI手机、AI电脑、AI玩具、AI录音笔等产品,软件端则涌现出医疗、游戏等多个行业的AI应用方案。”

  “在投资领域,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未来感’,更需从应用场景、市场需求、发展空间等维度全方位评估其价值。” 财通基金权益公募投资部基金经理张胤表示,此次展会让他对国内AI产业的蓬勃态势有了更直观的感知,不少产品在性能、创新性和设计思路上都超出预期,国产模型的性能较以往有显著跃升,已成为全球AI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在参观AI算力基础设施企业时,诺安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分享了她的观察:“云计算风口崛起时,曾出现三个隐性信号:一是基础设施走向标准化,二是中小企业实现低成本接入,三是诞生‘不用不行’的刚性场景。如今观察大模型与垂直行业的结合,这三个隐性信号同样显现。当行业认知度持续提升,资本自然会加速涌入。”

  投资机会:赋能千行百业,人形机器人迈向场景化应用

  当AI技术从模型展示转向赋能千行百业,当人形机器人从行走演示迈向场景化应用,哪些领域将成为投资焦点?

  对于机器人未来的落地方向,宋巍巍认为,短期内,工业场景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其中,工业巡检机器人和自动物流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最快,中长期来看,无人零售和康养外骨骼等领域的机器人应用有望实现从“1到10”的突破。更长远地看,随着技术迭代,完全人形化的机器人或许能胜任工厂中更精细的操作,实现对人类劳动的深度替代。

  “AI算力基建、人形机器人、医疗AI垂直深化、Agent生态及AI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将是人工智能的重要赛道。”诺安科技组基金经理左少逸表示,未来5年AI技术可能实现突破,2025年,生成式AI在企业级工作流渗透率超30%,2028年人形机器人成本或降至2万美元。

  此次逛展使得肖宛远对AI应用的信心更为坚定。他表示,很多应用已经进入实际落地阶段,要么能帮助行业降本增效,要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国大模型走的是“低成本、高性能”路线,这种特质对AI应用的落地来说是天然优势。此外,若要把握人工智能行业的核心进展,底层大模型的能力进步仍是最值得持续跟踪的关键。

  弘毅远方基金TMT研究员包戈然则持续看好AI Agent(智能体)和 CPO(共封装光学)两个方向。从AI智能体来看,制造业端的商业化进展已走在前列。据调研反馈,各大制造业企业正不断加大对AI智能体的资本投入,这种“真金白银”的布局为智能体的快速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看CPO方向,包戈然表示,作为二级市场长期关注的热门领域,可插拔式光模块已保持高速发展近三年。当前,相关上市公司体量已达较高水平,同时海外厂商对降本增效的诉求日益强烈,在此背景下,CPO的大规模应用预计将指日可待。(参与采写:实习生刘子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