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深科技公司SpiNNcloud部署全球最大类脑超级计算机,助力药物筛选与个性化医疗
德国领先的类脑计算深科技公司SpiNNcloud与莱比锡大学合作部署全球最大类脑超级计算机,拥有约65万个核心、4320枚SpiNNaker2芯片,可模拟至少105亿个神经元,专为小分子药物筛选和个性化医疗设计。该系统基于低功耗ARM架构,支持高度并行计算,效率比传统GPU高18倍。其原型神经网络可在一小时内筛选200亿种分子,显著加快药物发现速度,并推动更节能的下一代AI模型发展。
▌加拿大出资100万美元支持英国AI对齐研究项目
加拿大政府通过其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CAISI)向英国AI安全研究所的“对齐项目”投资100万美元,作为2900万加元(约合2150万美元)国际联盟的一部分。该项目旨在确保先进AI系统的透明性、可预测性和人类可控性,防止潜在风险。支持内容包括180万美元研究资助、专用计算资源和风险投资,加速AI商业化。此次合作依托2024年11月成立的CAISI,旨在强化加英两国在AI安全领域的协同研究,推动全球负责任AI发展。
▌英国原子能机构续签《核聚变工程框架协议》
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宣布与七家公司续签为期四年的嵌入式工程资源框架协议,总价值达900万英镑。该框架旨在支持英国工业在核聚变领域的供应链发展与技能提升,涵盖机械、材料、电控等多个工程领域。过去四年,该框架已在多个核聚变项目中部署了80多名工程师。续签后,将继续推动企业参与核聚变研发、获得专业经验,并加速英国核聚变商业化进程。
▌德国研究团队通过原子级无序设计显著提升电池性能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有目的地打乱电池材料的原子结构(结构无序)反而能显著提升电池的充电速度和循环稳定性。该团队在铌钨氧化物和铌酸铁中引入无序结构,成功开发出锂电与钠电高性能负极材料,分别实现1000次和2600次以上循环而性能几乎不衰减。该策略为超快充电动车、可再生能源储能等场景开辟新方向。
▌Anthropic拟融资50亿美元,估值跃升至1700亿美元
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正在推进一轮新融资,拟筹资30亿至50亿美元,估值或达1700亿美元,较今年3月的615亿美元大幅跃升。Iconiq Capital拟出资10亿美元领投,亚马逊、Lightspeed、Menlo Ventures、GIC和卡塔尔投资局等现有及潜在投资方亦在洽谈中。该公司年化经常性收入已从7月初的40亿美元增至月底的50亿美元,预计年底将达90亿美元。新资金将助力其与OpenAI和xAI竞争。
▌Meta计划2025年斥资72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
Meta计划2025年斥资共计72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资本支出同比增长约300亿美元。公司正布局多个“泰坦”级超级集群,包括俄亥俄州的Prometheus和路易斯安那州的Hyperion(规模可达5千兆瓦),并探索与金融机构共建数据中心。Meta还加大AI人才投入,支持其“超级智能实验室”。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475亿美元,广告业务表现强劲,但Reality Labs亏损45亿美元。
▌AMD拟推出独立NPU,助力边缘AI性能升级
AMD计划推出一款专为PC消费市场设计的独立NPU,专注于提升AI性能。该方案旨在填补目前消费级PC缺乏专用AI加速器的市场空白,助力用户更好地运行边缘AI应用。此前,AMD的移动处理器已集成强大的AI引擎,如Strix Point和Ryzen AI Max Pro,实现了对大语言模型的本地支持。虽然目前独立NPU市场规模尚不明确,但AMD有望借此强化其在AI时代的竞争力,满足专业及高端用户需求。
▌美国研究团队开发超薄金层成功抑制量子芯片噪声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仅十个原子厚的金层,可显著减少量子芯片中由表面缺陷引起的噪声,而不损害其超导性能。该技术通过在超导材料铌上外延生长金晶体层,有效屏蔽环境干扰,保护承载量子信息的库珀对,提升量子比特相干性和稳定性。研究发现该方法与现有芯片制造工艺兼容,具备商业化潜力。团队正进一步测试其在其他超导材料和量子传感器中的应用可能性。
▌Naoris Protocol推出量子安全代币,构建去中心化信任网络
区块链安全公司NaorisProtocol于7月31日发行量子安全代币NAORIS。其核心功能包括:融合后量子密码学(NATO/ETSI标准)、去中心化安全证明(dPoSec)共识及群体智能(Swarm AI),构建抗量子攻击的安全网。同时,持币者可参与治理及质押,强化网络韧性。NaorisProtocol目前已经获得Mason Labs领投的300万美元融资,正积极推进金融和国防等31个行业应用量子安全代币。
▌斯坦福与Meta联合开发全球最薄VR眼镜,实现逼真3D全息投影
斯坦福大学与Meta合作研发出全球最薄VR眼镜原型,厚度仅3毫米,首次实现逼真3D全息投影。该原型采用全息技术、定制波导和空间光调制器,配合AI校准系统,突破传统VR视野与清晰度限制,提供沉浸式视觉体验。团队称其接近通过“视觉图灵测试”,标志着混合现实技术迈向商业化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