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31 22:47:50 股吧网页版
【西街观察】体检生意不能变成糊涂账
来源:北京商报

  体检行业,警钟敲响。因“体检十年未能查出癌症风险”,消费者“质疑和不解”,体检机构要“起诉造谣”。张女士与爱康国宾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体检这门生意,关联生命健康,广受关注又极度敏感。消费者有质疑的权利,企业也有保护声誉的权利,更有解答疑问的义务。所有的思辨,都需要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

  事件真相究竟如何?仍有待多方共同厘清。虽说个案无法呈现整体,但典型个案反映很多东西。体检生意不想变成糊涂账,就需要厘清诸多不确定性。

  本该是解疑答惑的媒体说明会,却因为高管的部分表述,衍生出一场更夸张的次生舆论危机。

  出现争议很可怕,比争议更可怕的是没有坦诚相待的心。在当事双方都笃定有理有据的情况下,质疑声音的出现一定源于某些未知隔阂。既然沟通的大门有机会打开,就不要以对抗的心态重新焊上封条。

  看似爱康国宾高管本意是解释体检和看病的区别,但牵连价格这个核心因素,生意两端的参与者都异常紧张。

  价格迷雾下的价值失落,是体检机构和消费者的长久分歧。无论是低价套餐令人疑窦丛生的“查不出”,还是高价套餐因虚幻承诺而带来的“不值得”,根本原因是体检机构为争抢客源,模糊了体检和治病的边界、模糊了价格和价值的对等。

  体检非万能。体检的核心价值在于筛查与预警,而非确诊和治疗。行业获得理解的前提,在于诚实阐明这一医学常识。体检机构必须主动承担起教育责任,将体检和治疗的根本区别清晰刻入消费者的认知,在营销揽客时、合同签署前、报告解读里,都应反复强调。

  价格和价值是否对等,是体检争议的重灾区。检测水平能不能与价格成正比?数值或有差异,但基础项目不能走过场,高端套餐明确有所值,体检机构要守住医德、商誉和技术的底线。

  近些年,一些体检套餐将“预测癌症风险”等恶性疾病预警作为吸睛招牌,消费者并不知晓预测背后,是严谨的医学模型支撑,还是概率游戏的文字包装?至于项目多寡、设备精度、人员资质等关键信息,消费者更是无从辨别。

  一分价钱一分货是共识,避免体检生意糊涂账,关键在于公开,在于透明。企业经营要算成本的账、利润的账;消费者买单要算检测效果的账、心理预期的账。

  作为公立医院无法承接庞大市场需求的有力补充,私营体检机构壮大是趋势,也是压力。解决鱼龙混杂局面,靠企业自律,靠民众监督,靠强化监管,更要靠市场竞争。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