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雁争)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部署恰逢其时,直指人工智能作为“颠覆性技术”的战略价值——它不仅将重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更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核心战场。
苏剑强调,人工智能的影响力堪比当年的互联网革命,但其颠覆性更为深远。“从经济发展看,它将渗透到制造业、服务业等全领域,重构生产流程、提升效率;从社会层面看,生活方式、交往模式都将被重新定义;而在全球竞争维度,它已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必争之地’。”他认为,对中国而言,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既是顺应技术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大国博弈中占据主动的关键抓手。
对于中国的竞争优势,苏剑特别提到人力资本的核心作用。“人工智能本质上是‘高智商人才密集型’领域,中国不缺优秀人才,教育体系已培养出大量相关专业人才。”他认为,政策提出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创新生态”,正是要释放这一优势,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科研体制改革、营商环境优化,让人才潜力充分转化为技术突破。
谈及政策落地的关键,苏剑表示,“人工智能+”行动的核心在于将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应用结合。“就像互联网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人工智能也需要通过‘政府与国企示范引领’打开应用场景,形成‘创新-应用-再迭代’的良性循环。”他同时强调,面对中美在该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国需在保持人才优势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破解核心算法、高端算力等瓶颈,“既要避免‘卡脖子’,更要力争在全球规则制定中掌握话语权”。
在苏剑看来,此次“人工智能+”行动的深意,在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制度性能力。“当人工智能像水电一样成为基础设施,其对经济社会的重塑将不可逆转。中国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只要抓住‘人才+政策+场景’的组合优势,就能在这场技术革命中筑牢领先地位,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