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熊夏柠
7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会议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大陆海岸线长达4084.5公里,拥有着近2000座海岛,毗邻南海,海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叠加经济发展总量规模大,以及通江达海的外贸基础和扎实的制造业先发优势,除了开发海岸带经济之外,更具备向深远海挺进的便利条件。
广东历来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为了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广东发布了《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已于7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重视产业发展,强调推动海洋产业向非沿海地区延伸,加强涉海产能合作,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注重政府统筹规划与有效引导,引导涉海企业向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产业园、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其他产业园区等集聚发展,并探索建设海洋产业园区;更加突出创新引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创新试验区。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海洋领域的高端制造方面也应加速发力。条例指出,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增强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和建造能力,支持新技术、新材料的示范应用。同时,鼓励涉海企业在深远海渔业工程装备、海洋油气探采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支持发展深潜器、无人船艇、水下机器人等新型海洋装备。
并且,强调新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大力应用,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引导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提升高端海洋电子装备的研发能力,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海洋领域的融合应用。
向海图强,对风电产业的重视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广东的海岸线也令该产业的发展有较好的基础。条例要求,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建设,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支持海上风电运维等产业发展。
广东港口多,临港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基础和空间。条例要求相关部门推动港口资源整合优化,促进区域港口群协同发展。省、沿海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科学布局临港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提升港口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并且,支持广州、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推进世界一流港口群建设。
国际航运建设也是海洋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东将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培育现代航运服务机构、建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航运总部经济,推动建设国际船舶登记中心、国际船舶锚地服务基地,加强国际中转港建设。
可以说,该条例非常全面,是广东落实海洋强国建设的法治保障,广东也有条件有实力有决心落实好海洋强国战略,充分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角色,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和深圳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深圳也是国内资本的配置中心之一,广东在推进科创成果落地转化、海洋科创企业融资等方面,有较好的条件。同时,财政资金对海洋产业的投入力度也凸显“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连续7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推动海洋六大产业315个海洋项目创新发展。这一切都为广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重在落实,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和新的产业空间,广东应抓住机遇加快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和海洋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