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1 01:26:01 股吧网页版
全市场“翻倍基”从4只增至13只!5只港股创新药ETF跻身其中 还能追涨吗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栗鹏菲


  医药赛道狂飙突进,多只主动与被动基金实现净值翻倍。据Wind数据统计,“翻倍基”截至7月28日时的数量仅为4只,而截至7月31日时,全市场已有13只公募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今年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突破100%。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43.24%的涨幅领跑,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中银港股通医药A紧随其后,收益率均超110%。

  不仅主动权益基金涨势强劲,指数基金的净值也在飙涨。5只港股创新药ETF集体跻身“翻倍基”阵营。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产品净值增幅均超100%,与主动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共同构成“翻倍基”主力军,反映出资金对创新药领域的高度聚焦。

  创新药引领结构性行情

  “翻倍基”名单清晰勾勒出年内资本市场的核心脉络:创新药板块成为最大赢家。13只产品中,名称直接包含“医药”“创新药”的基金多达11只,且主要配置港股通医药标的。这一数据背后,是创新药板块发展势能的强力支撑。

  从产业数据看,创新药板块的产品收入和对外授权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今年来大额BD(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频出。根据丁香园数据,2025年1—5月中国药品领域共计发生57笔对外授权(license-out)交易(上年同期46笔,同比增长23.9%);从交易金额来看,交易首付款金额约27.4亿美元(上年同期5.67亿美元,同比增长383%),总金额高达486.9亿美元(上年同期220亿美元,同比增长121%)。

  营收层面,A股、H股及A+H股创新药公司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过去七年间,两市创新药公司整体营收持续攀升,归母净利润同样实现高速增长,部分头部企业已率先扭亏为盈。随着2025年中报预告陆续发布,创新药盈利企业数量有望进一步扩大。

  “整个创新药基本面未来几年不会辜负大家,在基本面支撑下,估值处于合理偏低水平,预期回报应该还不错。”针对下半年创新药投资,中银港股通医药A基金经理郑宁日前在直播中表示。他进一步分析道,港股创新药相较A股同类资产具有质地更优、估值更低的双重优势:“虽然上半年港股创新药涨幅超过A股,但其风险收益比仍然更具吸引力,因此我们依然更看好港股创新药未来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郑宁特别强调了行业新趋势:“往后看,中国创新药龙头的波动将会收敛。随着企业开始释放业绩,这个市场长期期盼的关键转折点终于到来,投资者持有体验也将随之改善。”据了解,作为全市场较早重仓创新药个股的医药基金经理,郑宁三年前便前瞻布局该领域,并已收获显著收益。

  被动指数型产品异军突起

  “翻倍基”阵营中有5只均为被动指数型基金,成为年内市场的重要特征。这些ETF均跟踪港股创新药指数,凭借低于主动管理产品的费率优势,在行业普涨行情中展现出独特竞争力。一位基金研究机构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被动产品的集中爆发,反映了投资者对工具化、低费率产品的认可度提升。在行业贝塔显著的阶段,ETF高效透明的特性更易吸引增量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创新药ETF的追捧已现非理性迹象。7月30日华宝基金发布港股通创新药ETF溢价风险预警,公告显示该产品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存在较大幅度溢价。这一现象侧面印证了部分散户的追涨行为缺乏理性约束,也反映出创新药赛道热度持续升温。

  在产品多元化方面,“翻倍基”榜单呈现两大亮点: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美元A与人民币A份额同时入围,凸显QDII基金的全球化配置优势;而诺安精选价值虽未明确聚焦医药赛道,但其102.25%的收益率则展现出基金经理在价值挖掘上的灵活性。

  业内人士认为,被动产品的批量登榜预示着市场生态的深层变化:当行业贝塔成为主导力量时,主动基金经理的行业配置与选股能力将面临更高要求。这一趋势将倒逼投资机构在保持主动管理能力的同时,更精准地把握工具化产品的定位与运用。

  最大上涨已经过去了?

  尽管创新药基金风光无限,专业机构对潜在风险保持清醒认知。“翻倍基”高收益的另一面,是行业固有的高波动属性。上市基金研究机构工作人员提醒:“2022年部分创新药基金曾经历超40%的回撤,当前涨幅已积累一定风险。投资者需关注企业研发管线进展、商业化能力及全球流动性变化,避免盲目追高。”

  多位基金经理亦透露出审慎态度。平安基金经理神爱前在最新观点中表示,当前市场仍以结构性轮动为主,炒作主题如西藏水电产业链仅是量化游资的游戏,机构难参与。产业趋势中,他更看好AI和创新药,但直言“AI预期差仍大,已从0—1进入1—10的爆发期,而创新药偏个股逻辑,港股主流标的虽有余温,最大上涨却已逝去”。

  华夏基金策略团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整体看,创新药共识已凝聚,长期依然具备空间,但交易层面或存在波动风险,阶段性市场加速上涨,长期利好叙事充分反应后,短期行情持续性降低,或存在波动风险。

  具体操作上,华夏基金策略团队建议,对港股创新药恐高的投资者,可以内部高切低,沿着医药行情整体扩散的线索,布局A股创新药、医疗器械、CXO医药研发外包等等,相对涨幅滞后的细分方向,把握医药板块估值中枢提升、政策面基本面反转的机遇。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翻倍基”作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概念,很可能开启新一轮市场循环:热度持续升温将吸引更多资金入场,而资金推动又会继续推升行情,形成情绪与行情的相互强化。这种循环效应值得投资者警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