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转型中的大众集团,交出了一份不尽人意的上半年“成绩单”。
净利润下滑33%
近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公布2025年半年度财报。
报告期内,集团销售收入为1584亿欧元,同比微降0.3%;营业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00亿欧元锐减至67亿欧元,降幅达33%,税后利润更同比下降38.36%至44.77亿欧元。
大众方面称,导致利润大幅下滑的核心因素之一,是美国政府对电动汽车及零部件加征的新一轮进口关税。这一政策给大众集团带来了高达13亿欧元的成本负担。
此外,还涉及奥迪、大众乘用车和旗下软件部门Cariad的重组拨备7亿欧元,与二氧化碳排放法规相关的费用支出等也影响了公司业绩。
受此影响,大众下调全年业绩展望,预计销售收入与去年持平,营业销售回报率收窄至4.0%—5.0%,低于此前预期的5.5%—6.5%。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我们在美国面临的关税显著提高,比过去高出25%。仅上半年就给集团的业绩带来了13亿欧元的负担。同时,大众汽车集团正进行大规模重组,并采取了预防措施,以改善成本结构。
如其所言,规模化裁员、降本正从率先动刀的大众品牌蔓延到集团的各个部门,奥迪、保时捷、Cariad等都在积极规划降本增效。
数据显示,自2023年底以来,大众(品牌)累计裁员达到了9000人,2024年底以来,整个大众集团累计裁员已经超过了1万人。
大众汽车表示,在未来,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公司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竞争加剧、大宗商品和外汇市场的波动等。
现金流方面,2025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的净现金流为-83.9亿欧元,上年同期为-70.5亿欧元;其中汽车净现金流为-13.5亿欧元,上年同期为3.67亿欧元,如今由正转负。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8亿欧元。
中美市场销量下滑
销量方面,大众集团的全球销量虽同比微升,但销量结构和市场有所变化。
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了436.3万辆汽车,同比增长0.5%;交付给客户440.5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3%,其中纯电动汽车46.5万辆,同比增长46.7%,占总交付量的10.6%,上年同期占比为7.3%。
分品牌来看,上半年,大众乘用车的销量为232万辆,同比增长4.5%;斯柯达销售50.9万辆,同比增长13.6%;奥迪78万辆,同比下降5.9%;兰博基尼5681辆,同比增长2.2%;宾利4876辆,同比下降11%;保时捷14.64万辆,同比下降6.1%。
细分到各个区域,欧洲与其他地区销售209.2万辆,同比增长3.3%;北美地区42.58万辆,同比减少6.9%;南美地区26.73万辆,同比增长21.1%;亚太地区146.68万辆,同比减少1.2%,其中中国市场同比减少2.3%至131.32万辆。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也对大众汽车造成冲击。
不过,奥博穆明确表态,“上海车展上,我们展示了大众中国多款全新车型(到2027年推30款新车、到2030年推50款新车),广受好评;大众在中国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能和本地车企在技术领域竞争、满足用户的本土化需求,同时在成本端做到足够的竞争力。”
奥博穆坦言,大众在中国有超过5000万用户、强大的经销商和服务网络,相比很多新品牌优势很大,基于此,未来1—2年,大众在中国的总体量和新能源市场都会‘王者归来’。
同时,集团曾表示将加速在华业务转型,投资25亿欧元拓展合肥生产及创新中心。同时,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两款智能电动车型,首款中型SUV计划于2026年在合肥投产。至2030年,集团旗下品牌将在中国提供超30款纯电动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