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1 02:28:51 股吧网页版
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孔令和:“星地协同”突破约束 推动空天经济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这是空天产业连续两年写入国家顶层规划。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大模型与星载智能协同话题也受到关注——AI技术如何赋能空天技术,推动其突破地表边界,与卫星、航天器等载体结合,重塑空天经济?

  针对这一热点话题,《中国经营报》记者在2025WAIC期间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孔令和。在孔令和看来,星载智能需以“星地协同”突破卫星资源约束,通过硬件定制、算法优化与开源协作破解技术难题,在气象、应急等场景率先落地,同时需平衡数据共享与资源竞争,推动产业链重构与空天经济可持续发展。

  大模型与星载智能:协同创新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大模型技术快速迭代,你如何看待其在推动空天智能,尤其是星载智能领域突破中的作用?星载智能部署大模型面临哪些特殊约束,又有哪些创新路径可破解这些难题?

  孔令和:目前星载智能直接搭载大模型仍面临显著挑战,核心约束在于卫星的重量、体积与能耗限制。低轨卫星重量多在几十到100公斤之间,算力设备的功率通常被严格限制——例如我们曾参与的卫星项目,算力模块功率需低于40瓦,而地面普通GPU功率普遍在70瓦以上。此外,卫星依赖太阳能帆板供电,绕地球运行时约半数时间处于地球阴影中,需依赖储能电池,而电池容量提升又会增加重量。

  因此,当前星载智能更多采用“星地协同”模式:地面依托充足算力处理遥感数据、训练模型,再将优化后的参数传输至卫星,由卫星端的小模型完成实时计算。这种分工既能发挥地面大模型的优势,又能适应卫星的资源约束。

  破解难题需多维度突破:硬件上,需研发面向星载场景的专用低功耗GPU,比如与国内企业合作定制遥感处理芯片;储能与能源转化方面,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优化太阳能帆板在弱光环境下的转化效率是关键;软件层面,通过算法优化实现“同等功能性能、更低算力需求”,也是重要方向。

  《中国经营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相关国际合作组织落地上海,从科学家角度,你对该领域的国际合作有何建议?卫星数据的开源与共享又该如何推进?

  孔令和:计算机与AI领域的国际合作应基于“开源生态”,科研界普遍认同开源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路径,企业则可通过开源上一版本产品、保留核心参数等方式平衡盈利与协作。上海作为平台,可依托大会推动全球协作,传递“向善普惠”的发展理念。

  需明确的是,开源与数据共享是两回事:开源针对软件、算法或模型参数,而数据因涉及资产属性与竞争壁垒,共享需更灵活。例如谷歌地球等平台会分级共享数据,免费开放的精度较低,专用领域则提供高分辨率数据。

  目前国内也在探索新模式,如上海的国资企业“库帕思”建设统一的语料平台,上海市经信委设计“语料券”机制促进数据交换——贡献数据者获得语料券,可用于兑换其他机构的预处理数据,此外,太空资源竞争已日趋激烈。卫星轨道与频率是有限资源,需通过提前布局占据优势,我国“星网”计划对标星链,规划部署约1.3万颗卫星,目前已发射数十颗,未来其产生的数据将成为重要战略资产。以地球同步卫星为代表的高轨卫星资源更稀缺,需依托国土在赤道的投影范围分配,航天大国对此竞争尤为激烈。“以物易物”,兼顾数据价值与共享需求。

  规模化落地场景与产业链重构

  《中国经营报》:随着智能技术成熟,哪些场景或行业可能率先实现星载智能的规模化落地?这又会对卫星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哪些重构机会?

  孔令和:气象与应急领域有望率先落地。星载智能的核心优势在于“及时性”——传统遥感数据需等卫星绕地球一圈再传回地面处理,这其中耗时约4—5小时,而星载智能可在卫星端实时分析,例如监测到火灾、洪水等灾害时,直接将经纬度等关键信息秒级传回,大幅缩短响应时间。气象领域则可通过星载实时计算实现短时精准预报,突破传统长期预测的局限。

  这一趋势将推动卫星产业链多环节变革。首先是卫星制造,批量化生产需求上升,包括红外、可见光、SAR雷达等在内的遥感设备(性能需进一步优化);其次是算力支撑,催生宇航级抗辐照设备需求,卫星需应对太阳粒子冲击导致的“单粒子翻转”(芯片数据错误),目前通过“三模冗余”(三套系统并行计算,取多数结果)或专用抗辐照芯片解决,前者会增加体积与能耗,后者则推高成本,未来需在两者间找到平衡;最后是上下游协同,硬件(芯片、电池)、软件(算法)、材料(抗辐照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将形成联动效应。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