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记者从前海管理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货物进出口总值达2608.6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广东省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约三分之二,继续稳居“领头羊”。
制度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高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五自由一有序”为重点,积极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改革创新“试验田”示范效应持续放大,连续四年位列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第一。
目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在全国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达104项,多项“首创”在全国推广,例如“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率先落地全球中心仓和“MCC前海”集拼分拨模式,离岸贸易印花税减免政策亦率先破冰,通关体系高效升级;海关备案企业数量近1.2万家,较设立之初增长5.7倍,片区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712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367亿元,年均增速超25%,企业活力持续迸发。
智慧监管:打造5G港口“中国速度”
今年上半年,蛇口港区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19万标箱,同比增长10.7%。在妈湾智慧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港口,提前报关、智能分流、顺势查验、嵌入监管的“妈湾样板”正重塑通关生态。全国首台搭载DeepSeek-R1大模型的智能查验机器人实现监管要素“秒级比对”,进口水果、危化品查验时间压缩30%-50%;物流零延时,创新“提前报关+智能分流”模式,出口货物卡口通行无缝衔接;港区协同破题,智慧途中物流模式叠加新一代安全智能锁,实现蛇口三大集装箱码头全天候自动调拨,获评智慧海关典型案例。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前海打出服务组合拳。“直通车”解难题,联合海关、税务等部门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解决关、汇、税难题,助力粤十供应链进出口增长超10倍;“一企一策”破梗阻,2161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配件在蛇口海关“一事一议”监管方案下,成功从80米泊位装船远航刚果。
深港协同+新业态:构筑开放新优势
前海充分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探索高水平开放新路径。深港“前店后仓”,创新跨境供应链机制,招商保税推行“全球采购-前海集货-香港直配”模式,库容利用率提升52.8%,据统计,香港已成为前海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对港进出口592.4亿元,同比增长90.2%,占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出口总值的22.7%。
眼下,前海“保税+”业态正链动全球,将玩具无人机、磁共振零部件等纳入综保区维修目录。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借此在前海设立全球维修中心,2024年9月投入运营,半年内完成近2000个磁共振线圈维修,申报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约930万美元。该模式打通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全球服务生态链,为国产设备“出海”提供制度创新范例。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正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最佳联接点,将为稳定外贸基本盘注入更强动能。”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相关人员表示,片区将持续聚焦货物贸易“边境后”规则集成改革,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