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下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跟随“同心筑梦·共谋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内蒙古行联合采访活动实地探访了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真切感受到这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方面所展现出的新面貌、新作为。
呼和浩特经开区始建于1992年,2000年获批为国家级经开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获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22.58平方公里。
近年来,呼和浩特经开区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先导区、深化改革开放的创新区”四大定位,推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动物疫苗研发、电力装备制造、新能源商用车制造三大产业基地。目前,呼和浩特经开区科技“突围”项目已占呼和浩特全市的三分之一。
在经开区内的金宇生物产业园,记者在现场看到,占地670亩的产业园内建设有多个高等级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其中“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和“农业农村部反刍动物生物制品重点实验室”等三个国家级动保产品研发平台已建成投运,支撑企业在动物疫苗领域持续领跑全国。
目前,金宇生物已建成全球最大口蹄疫苗生产车间,年产能达15亿头份。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控总监刘潇介绍,目前金宇生物与蓝鹊生物研究开发非洲猪瘟mRNA疫苗,多个物种mRNA疫苗已经取得阶段性突破。
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呼和浩特经开区吸引了内蒙古圆速蒙泰氢能电动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目前公司商业化的主打产品为纯电商用车,我们还在坚持研发氢能源商用车,因为内蒙古的风电、光电丰富,衍生出了潜力巨大的储氢产业。”圆速蒙泰智能氢电商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恒介绍,目前圆速蒙泰研发的氢能源汽车底盘已可搭载自研L4级自动驾驶感知系统。
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园区的高效服务。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工作部宣传科负责人白洁介绍,园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进“先建后验、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拿地即开工”等管理模式,做好“不见面审批”和“帮办式服务”“周六日延时服务”。
据悉,今年下半年,呼和浩特经开区将重点跟进31个在谈项目,力争签约13个,新开工11个,推动19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形成“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