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探访一座城?“跟着感觉走”,是不少年轻人的答案。
不久前发布的《2025上海文旅场景消费报告》显示,以文博场馆为承载的“体验”消费、以演艺经济为代表的“悦己”消费悄然崛起。最近一段时间,从毕业游到暑期游,年轻人的旅行清单不再由父母主导,而是自主策划,不单是看风景,还要满足深度体验、个性化游玩等需求。从过去的“参观打卡”转变为“参与体验”,年轻人“跟着感觉走”,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听从内心的喜好,追求情绪价值的满足与个性表达的释放,这成为当下文旅消费的一个新趋势。
时空交汇、古今交融的体验,往往能激发人们内心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共鸣。
走进河南洛阳博物馆“一夜探古今”活动现场,在沉浸式讲解、场景式复原演绎中,聆听春秋时期一对父女的离别故事、隋唐市井的胡商吆喝,感受历史的鲜活;漫步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戴上MR(混合现实)眼镜,触发数字场景,感受吉光片羽承载的风土人情;徜徉湖北省博物馆,与以越王勾践剑为原型的国漫风IP形象对话,感受纵横千年的气派……穿越历史尘烟、感知文明宝藏,既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又带动灵魂深处的省思,让年轻旅行者有了同厚重文脉“握手”的可能。
探访巷陌,流连市井烟火,契合了年轻人换种生活方式的需求。
在北京,于鼓楼的红墙绿瓦间,京西太平鼓的鼓点与西洋弦乐的曲调交织,新京韵扑面而来;在四川成都,行走于宽窄巷子的青石板上,盖碗茶的清新茶香与咖啡的浓郁香气氤氲在一起,交融出今朝蜀地味道;在湖南长沙,摇滚音乐与地域文化元素相融相合,湘味故事娓娓道来……城市肌理内嵌着文化叙事,城市气质融汇着艺术芬芳,年轻人渴望拥抱的,并不全然是砖石梁柱这些具象符号,还包括散发着鲜活气息的情景与生活。
拍照出片、“种草”分享、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年轻人相似的志趣、相近的诉求,反映出人们消费需求的转变,即从纯粹的“看山看水看风景”转为“观文品史、体验生活”,从简单的“逛逛逛”“买买买”转为“感受文化、体味历史”。这种更注重个性体验、更突出精神价值的消费需求,印证了消费升级的趋势,呼唤更有质感的文化供给。
行而有思,思则行远。“跟着感觉走”,与其说是一场旅行的奔赴、一次预期的满足,毋宁说是一个淬炼心智的契机。对城市而言,这同样是一次成长契机。推动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公共空间转型升级,更好建设热门演艺空间、沉浸剧场、新奇体验场馆、都市乐园等新型文化消费场景,促进文旅新产品、新业态不断“翻新”“上新”……当文化空间提供更多的“入场券”、更优的“观众席”,当文化元素内嵌于城市的细节之中,人们便能在一场场与城市的邂逅中流连忘返,再次相逢的愿望也将萌发。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青春活力是城市的风采。在供与求中丰厚精神滋养,在人与城间构建文化连接,才能让城市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实现人与城双向奔赴、共同进步。传承历史韵味、坚守文化品位,激活青春的多巴胺、跟上文旅需求的新潮流,就能打造一座座活力之城,也将为年轻人的成长积攒更为丰富的给养、铺展更为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