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的青山湖科技城锚定“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先进制造业中心,奋力迈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坚持“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企业转”,以“项目提速、企业培优、科创突破”三大攻坚战为抓手,交出了一份创新破局、产业提质的高质量答卷。今年1—6月,青山湖科技城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10.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5%。
向新而行,塑造现代化产业格局
面对全球产业链深刻调整,青山湖科技城勇担使命,绘制清晰的产业发展图谱。系统编制《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先进制造业中心产业发展方案》,着力构建“3+1”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即锚定新装备、新材料、大健康“两新一大”主导产业赛道,加速布局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新增长极,并绘制产业空间地图,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产业布局蹄疾步稳。青山湖科技城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系统性构建“规划引领—平台筑基—孵化加速—生态赋能”的全链条培育体系,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投入使用。此外,青山湖科技城还以滨河产业园为试点,率先破题产业社区建设。
产业集群格局焕然一新。今年1—6月,百亿级企业杭叉、万马稳健前行,康钡、擎威、天睿等20家科技型企业产值同比增长67.1%,各领域新质生产力正蓬勃发展,向阳生长。
聚链成势,汇聚产业发展新动能
青山湖科技城积极创新招商模式,“供地+入楼”“制造业+服务业”“区外+区内”三大策略同步招引,“挂图作战”“清单管理”让招商闭环更加通畅,“敲门招商”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招商“强引擎”动能显著增强。
招引成果既“重”又“新”。36个亿元级项目成功落地,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达8个。随着总投资10亿元的德玛克项目落地,临安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万户大关,产业集聚的“磁吸效应”开始显现。
创新引领,教育科技人才齐发力
创新是青山湖科技城发展的重要引擎。青山湖科技城发布《“一体两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推动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
平台“强磁场”释放强大吸引力。青山湖科技城创新主体加速聚集,创新“雁阵”初具规模。新建的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以及35家省市级研发中心构成创新矩阵,今年1—6月技术交易额超4.2亿元。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年1—6月,青山湖科技城35周岁以下大学生引进量同比增长38%,40周岁以下博士同比增长27.3%,新认定G类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同比增长23.3%。博士后工作站升级、科研成果“专利变金”的创新生态成形,临安区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在深交所成功发行,募集资金超5000万元,7项发明专利授权和2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活力升腾,打造营商环境新样板
服务贵在精准,“投资青山湖”金名片愈发闪亮。青山湖科技城抢抓人工智能机遇,迭代升级智能装备产业政策。“兑得快”窗口让政策红利跑出“加速度”,今年1—6月兑付创新发展资金同比增长22.3%,创下历史新高。
服务机制持续升级。以“亲商陪跑团”“组团帮扶”“兜底无忧”三大机制为中心的12条新举措落地见效。“兜底办”窗口与24小时热线畅通诉求渠道,“周三院企服务日”“天目医享”惠及千人千企。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园区贷”“人才贷”等专属金融产品为落地企业和人才带来全周期、低成本融资解决方案。此外,推出3个“创新保”专属科技保险项目,为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托底,保额达320万元。
未来,青山湖科技城将锚定“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先进制造业中心,奋力迈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加快从“制造高地”迈向“智造高地”。
数据来源: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