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涛(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达到5.3%,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2%,内需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定调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而言,重点是“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这意味着下半年的政策重心以落实和优化存量政策为主,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落实落细”,加快政府债券的发行和资金使用效率,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等。同时,“适时加力”意味着年内将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推出增量政策,以完成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政策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量政策推出的时间点将更加灵活,主要取决于下半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出口面临外部不确定性挑战,可能成为触发政策加力的因素。二是增量政策的形式将更加灵活,不拘泥于降准降息、追加赤字、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形式,可能结合实际情况的需要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政策的“预见性”意味着下半年将前瞻研判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确保政策“有力有效”,持续稳定市场预期。
会议还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那么下半年应如何有效释放需求?笔者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需予以重点关注。
一是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是年内商品消费增长的重要支撑,目前第三批690亿元“国补”资金已如期下达,第四批资金也将于10月下达,年内政策是否会进一步加码,有待观察。服务消费吸纳就业能力强、增长潜力足,其发展顺应了居民的消费趋势,是当前扩大内需政策的着力点之一。年初以来,我国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培育服务消费增长动能。5月央行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在供给侧为服务消费的发展提供金融活水,通过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培育建设,释放服务消费潜力。7月中央财政首次支持发放养老消费补贴,补贴对象是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在需求侧提振服务消费。
二是财政支出加速向民生领域倾斜,推动居民增收减负,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上半年,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一般公共预算在教育、社保就业、卫生健康三大民生领域的支出同比快速增长,均高于一本账整体3.4%的增速。近期政策加速“投资于人”的趋势愈发明显,“一老一小”是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7月10日人社部和财政部明确将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2%,7月25日召开的国常会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落地,旨在保障居民的消费能力,释放内需潜力。
三是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城市工作会议的核心思想是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会议提出“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都是年内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支点。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力度,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支持”,中央财政的加力支持将加快释放城市更新背后的内需潜力。
四是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从财政收支的角度看,上半年财政的前置主要靠中央财政发力,地方财政支出进度有待加快。过去两年,需求在二三季度都曾出现下滑,这也是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的出发点之一。一方面,经济大省要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打头阵。另一方面,经济大省要加快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