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谷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7月我国制造业PMI为49.3%,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时隔两月再次回落至临界点以下。与此同时,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0.2%,虽也有所回落,但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三项PMI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反映出在季节性因素和极端天气扰动下,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短期有所减弱。但整体来看,经济仍具韧性,尤其是新动能持续发力为经济注入新活力,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主要受季节性因素与天气扰动的叠加影响,制造业PMI有所回落,供需两端均有放缓。7月份是制造业传统生产淡季,企业排产节奏放慢。近期部分地区遭遇高温、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影响部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建筑、物流等相关行业受到较大冲击。生产指数为50.5%,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显示生产端动能有所减弱,但仍处于扩张区间。主要受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需求偏弱的影响,新订单指数为49.4%,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虽然订单类指数短期波动回调,但内需企稳改善的趋势没有改变。
非制造业稳中有进,极端天气影响建筑业景气度回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虽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但仍连续多月位于扩张区间,成为支撑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受近期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暴雨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对建筑业施工带来明显影响,使得建筑业景气度回落,是影响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券的发行使用,加快中央预算内资金对重点领域的投资,城市更新、水利工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筑业有望保持稳健的扩张势头。
服务业总体运行稳定,暑期消费带动效应较为显著。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荣枯线上,整体保持平稳,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分化。一方面,受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的影响,与房地产相关的商务活动指数普遍低于临界点,景气度偏弱。近期极端天气也对部分服务业带来影响,尤其是户外娱乐业、物流运输、餐饮业等。另一方面,受暑期假日效应带动,消费市场表现较为活跃,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60%,业务总量快速增长。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上升到56.6%,表明服务业整体市场预期走势乐观。
新动能持续增长,部分重点行业表现亮眼,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虽然制造业PMI有所回落,但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均保持在较好的扩张水平。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行业来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持续位于扩张区间,增长势头较好;新能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较高,未来发展信心较强。此外,工业产品价格类指数回升,有助于企业预期回升和盈利改善。
综合来看,此次回落主要受制造业传统淡季、极端天气扰动等短期因素影响,不具有趋势性。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健,内需持续恢复、新动能加快成长,经济增长动能趋稳向好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按照当前经济运行态势,今年实现5%左右预期增长目标的难度不大。以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扩张为代表的新动能有力对冲旧动能下行压力,为应对内外部冲击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展现出强大活力和韧性。同时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当前尽管内需正在逐步平稳恢复、外部局势暂时较为缓和,但对可能出现的超预期外部负面冲击也要保持警惕。下一阶段,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若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现明显波动或外部风险上升,定向性、结构性增量政策或将及时出台,以稳预期、促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