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列席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扩大)的市政协委员、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就龚正市长所作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组讨论。市政协主席胡文容参加。
胡文容在讨论中表示,今年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面对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多措并举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先行先试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全力推动新一轮人民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下一步,市政协将按照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持续围绕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设目标,聚焦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等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精准建言,助力上海率先探索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委员们认为,报告全面客观回顾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聚焦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内容,谈成绩客观中肯,讲问题实事求是。
报告表示,将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努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姬兆亮委员表示,上半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进一步坚定我们保持发展的信心,激发攻坚克难、勇为尖兵的斗志,让我们更有底气积极有效应对困难和挑战。陈志奇委员认为,要强化部门之间统筹协调,推动各区域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齐全胜委员建议,进一步拓展完善入境旅游消费,在海外人员来沪接受高质量医疗服务、高端养老、以及海外青少年来沪游学体验、来沪留学培训等领域进一步发力,培育“市场化+公益化”专业服务机构。
报告指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持续下功夫,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未来产业布局建设。沙裕委员建议,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与此同时,更好发挥大科学装置的功能作用,通过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更加方便小微企业使用。沈锋委员提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需要强大的资本市场支撑,尤其是前端股权投资。建议建立健全容错机制,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包容失误的投资环境,明确免责标准,并推动认定程序规范化、制度化。王凌宇委员认为,上海高校要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供给,坚持需求牵引,构建完善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培养上海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
今年以来,上海坚持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品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冯昕委员建议,提高养老政策精准度,优化养老设施布局,系统化解养老难题,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解决专业护理服务供给不足这一主要短板。叶强委员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途径,建议相关职能部门提前布局,持续推进全市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上下联动,降低医疗总成本,增强医疗总效益。陶立英委员建议,加快提升应对自然灾害防御能力,特别是防御应对极端天气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高地建设,探索国际气象科研范式变革,突破极端天气预警技术瓶颈,赋能韧性城市建设。
市政协副主席肖贵玉、陈群、金兴明、黄震、虞丽娟、吴信宝、钱锋、邵志清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