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百威亚太(01876.HK)披露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数据显示,期内百威亚太集团总销量为43.63亿公升,同比减少6.1%;收入为31.36亿美元,同比减少5.6%;股东应占溢利为4.09亿美元,同比减少24.4%;正常化每股盈利为3.59美分。
其中,百威亚太上半年在中国市场表现疲软,销量减少8.2%,收入减少9.5%,每百升收入减少1.4%。公司管理层在财报中指出,2025年第二季度,由于主要运营地区及渠道疲弱,公司在中国的销量表现低于行业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二季度,百威亚太经历了“换帅”,已担任CEO及联席主席7年的杨克卸任,老将程衍俊接棒。据悉,65岁的程衍俊是百威亚太近年来的首位中国籍CEO。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总结,程衍俊表示,2025年上半年,百威亚太在中国的业务因区域布局及即饮渠道持续疲弱而受到影响。在韩国,尽管行业表现疲弱,但公司在各渠道持续超越行业水平。另外,百威亚太在印度的增长动力持续加快,百威品牌的增长亦领先行业。
尽管百威亚太将业绩下滑多次“甩锅”给行业疲软,但就在几天前,另一国际啤酒巨头喜力集团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显示,在中国市场,喜力高端产品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销量增长超过30%,这主要得益于喜力经典和喜力银色星的出色市场表现;红爵啤酒销量翻了一番,成为在华重要增长点。
事实上,业绩方面,百威亚太去年到今年,销售、收入和盈利持续呈现“三降”趋势。具体来看,年报显示,2024年,百威亚太啤酒销量为84.8亿公升,同比减少8.8%;实现收入62.46亿美元,同比减少8.9%;净利润7.5亿美元,同比下滑14.77%。
时间来到今年,百威亚太的业绩仍未见好转,2025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百威亚太总销量约19.74亿公升,同比减少6.1%;收入14.61亿美元,同比减少7.5%;净利润2.34亿美元,同比减少18.47%。
据Euromonitor数据,百威亚太中国高端市场占有率在2015年时将近50%,到2020年下滑到42%左右,近年下滑趋势还在持续,目前已降至40%左右。
业绩“失利”,百威亚太的股价近一年来也呈震荡下行之势。截至8月1日发稿时间,百威亚太股价报8.23港元/股。2024年至今,其股价已经累跌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