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1日讯(记者张洋洋)“除了靠出口商品赚钱,我们能不能靠技术授权、开源许可赚知识产权的钱?”在昨日召开的第三届杭州产投融生态大会上,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抛出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
李家庆认为,开源是中国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格局中“换道超车”的关键路径。
以huggingface社区的全球十大开源模型榜单为例,李家庆提到,这其中有9个是中国公司。“这是以前没有过的,这意味着中国的公司和中国的创业者在人工智能、开源这两个不同的维度上面,都占到了全世界非常领先的位置上,而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开源不是把闭源的东西公开化,而是构建自己的生态。”李家庆强调,在既有闭源生态壁垒已成定局的英伟达、ARM体系下,中国在RISC-V、AI推理场景等相对“生态未定型”的空间具有突破机会。他判断,未来5-10年,RISC-V芯片将在IoT、AI终端推理等场景中占据至少1/4市场份额。
在这场会议上,与会的数位顶级创投机构负责人在演讲中不约而同聚焦人工智能主线,从开源模型、RISC-V芯片到AI原生应用的投资逻辑。当下,一级市场对于AI投资一个共识已经形成,新基础设施在重构,产业估值体系在重估,耐心资本正迎来新的周期性机会窗口。
“AI时代一定会诞生一批‘超级赢家’。”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在演讲中提到,在他看来,尽管当前一级市场资金链偏紧、头部企业估值尚处压缩期,但这种“低估”恰恰孕育着资产重估的机会,“小规模投入撬动大回报”的时代正在到来,将来一定会有超额回报的项目出现,而且这种超额回报会带来很多超级赢家。
郑伟鹤以他投资的企业为例,AI芯片企业燧原科技自2021年估值达180亿元以来,在资本冷静期仍获得多轮数十亿元融资支持,表明投资人对AI底层能力重建的长期看好。
而在他最新投资的一家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中科第五纪”中,杭州通过母基金反向撬动GP设立地化基金、引导项目落地,成为地方政府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建立产业容错机制的缩影。
作为创投基金,郑伟鹤也强调了“分散化投资”与“反脆弱组合”的重要性:AI行业必然伴随着高失败率、高试错率,投资机构的关键不是“全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容错机制,要“允许失败,鼓励成功”。
根据同创伟业的经验,投资10个天使项目,只要有1个能实现IPO,就能形成安全垫;投资10个PE项目,只要有1个能带来10倍回报,就称得上合格,“高容错率和长期性都能为未来的投资带来比较好的价值提升”。
从资本角度来看,启明创投的2025年AI十大展望中提出,今年AI进入“技术与应用的共振周期”,一方面,技术持续向上快速生长,没有明显天花板。另一方面,技术在性能、成本方面变得“可用”,大规模的应用已经开始落地。
“今天的大模型,已经进入‘千行百业’。”在会上,通义实验室陈颖达表示,大模型的开源能力正在释放前所未有的应用创造力。在“技术平权”的前提下,每一个行业都有可能因AI重新定义。
在此背景之下,地方政府也在孕育的新打法,以“场景驱动+基金撬动”的方式,优化当地AI产业布局。
当日,杭州发布了“杭创E站”平台,作为科创企业服务平台,由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杭州市数据集团建设运营,汇聚“投、贷、补、担、保”五大资金要素服务和X项增值服务。
还有杭州金投提出的“共建杭州人工智能开源产业投资生态体系”,以及杭州资本推出的“2358”创新创业服务矩阵。其中,杭州市场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被定位为全市的场景创新工作运营和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围绕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场景资源开放,推进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