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1 14:07:40 股吧网页版
全球资金加仓中国深圳抓住这一机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记者陈思琦深圳报道

  全球资本“再平衡”,外资先声已至,加仓入华。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2.3亿元。

  此外,深圳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同比增长11.3%。在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上,深圳以半年新设5581家的成绩,维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南方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外资逆周期加仓中国,在四大一线城市中有偏好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服务业扩大开放提速加力,电信、医疗等领域正成为外资“抢滩”新风口。例如,上半年,深圳新设外商投资医疗企业113家、同比增长85.2%;新设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累计635家,同比增长60.0%。

  年初,德意志银行一份研报引发全球热议。其认为,2025年将是全球投资界重新认识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年,中国在高附加值领域和供应链主导方面正迅速扩展,点燃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浪潮。

  “斯普特尼克时刻”

  1月16日,在深超20年的西门子医疗,以一笔超过10亿元的投资,拉开今年深圳的外商投资序幕。

  当日,西门子医疗高端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正式奠基。这个占地6.3万平方米、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将承担西门子医疗在中国的血管造影设备和磁共振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包括最新的DryCool创新超导磁体。

  这是西门子医疗在深圳投资建设的第二个研发制造基地。2002年,西门子医疗首个深圳基地成立,如今已是德国总部之外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之一,本土化率超80%,全球每3台西门子医疗磁共振系统就有一台产自深圳。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此前一两年医疗设备行业都在负增长。去年12月以来,医院招标采购节奏有加快趋势,且力度加大,“今年行业会比去年好一些,但也只是谨慎乐观。”

  在行业“谨慎乐观”之时加码投资中国,西门子向世界释放了极为关键的积极信号。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张国平告诉南方财经记者,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国集团与资本的扩张意愿,每一笔资本的流入,决策都更趋谨慎。反映至产业端,外资对要素密集型、附加值偏低的传统制造业投资倾向明显下降,电子通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高技术领域则保持较强吸引力。

  “中国是全球汽车的‘健身房’,企业在此锤炼技术、提升效率,最终以创新成果反哺全球市场。”7月,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在一场公开论坛上谈到,法雷奥在华团队开发一个智能大灯产品仅需8~10个月,而同等产品在欧美要两年左右;中国还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尤其是以深圳为代表的自动化生产能力。

  作为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集团2005年在深圳独资成立法雷奥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如今,深圳法雷奥已是该集团生产规模最大及产能最大的工厂之一,今年正式入选WEF“灯塔工厂”,这也是法雷奥集团全球第一家“灯塔工厂”。

  随着西门子、法雷奥等跨国巨头持续投出“信任票”,今年1~6月,深圳实际使用外资达209亿元,同比增长11.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35.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大增122.2%。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杭州“六小龙”、广东机器人“七剑客”等科技新锐崭露头角,大摩、瑞银、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国际大型投资机构纷纷“看多”中国资产。全球资本进一步聚焦中国,寻找下一轮极具成长潜力的投资标的。

  “中国已逼近甚至超越全球科技的最前沿。”前海万汇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光耀谈到。2016年注册成立的万汇资本,是最早落地深圳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QFLP)试点企业之一,去年底在前海设立晶浩二期基金,目前已助力康方生物、来凯医药等科技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周光耀透露,今年万汇资本将继续以“FOF+直投”的方式,加深与深创投等国内知名基金的合作,共同挖掘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优秀企业。

  4月,中阿智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签约落地。该基金由光明区科发集团与阿联酋本奥米尔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将聚焦智能产业、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重点支持中阿优质项目加速孵化。

  近日,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正式获批筹建深圳分行,继2008年上海分行、2014年北京分行之后,第三次落子中国内地。相关人士透露,深圳分行将发挥母行在欧洲、拉美等区域的经营优势,立足深圳、服务湾区客户在全球进行产业布局。

  德银在研报中直言:今年不只是AI的,更是整个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China‘s, not AI’s, Sputnik moment)。上半年,外资入华陆续深入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折射出中国科技突破、产业升级与全球资本流动的同频共振。

  外资喜好地域“分野”

  外资持续加仓,除了涌入的赛道值得关注,地域上,亦呈现一定的集中性与功能“分野”。

  近期,一线城市相继公布引进外资情况。其中,上海1~6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19家,实际使用外资85.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2.85亿元,占全国比重达14.5%。

  1~5月,北京新设外资企业961家,增速31.1%。同期,广州实际使用外资132.49亿元,增长1.5%;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516家,增长8.7%。

  “四大一线城市也是外商在华投资的四个风向标。基于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基础的不同,外资会有差异化的布局策略。”张国平谈到。

  其中,北京基于首都功能与“大院大所”资源,外资偏好布局基础研究方向的研发中心及政策研究中心。上半年,美敦力、阿斯利康、辉瑞等一批外资医药研发机构相继入驻北京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尤其阿斯利康,3月官宣在京投资25亿美元,建设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及高标准产业化项目,这也成为近三年北京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单笔投资。而在BioPark 15公里半径内,布局有国家药监局等9个监管机构及16家三甲医院、5所医学优质院校。

  上海定位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等“五大中心”,功能复合,又有独特的“海派文化”积淀,是跨国总部的首选地与聚集地。截至今年5月,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1042家和605家。近日,上海为新认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5家外资研发中心颁发证书,另有56个外商投资项目签约,涉及生物医药、时尚消费品、金融、汽车、商务服务等领域,投资总额约3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3.9亿元)。企业能级保持极高水平,包括7家世界500强企业,5家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和1家事业部总部。

  广州作为中国买卖全球的商贸门户,侧重布局研发、财务、采购、营销等专业职能部门。以外资较为集中的黄埔区为例,截至5月底,该区共签约引进携旅控股、哈罗国际学校等外资项目,助力赛默飞、万益特、施耐德、诺力昂、蔡司等外资项目扩产筹建,推动思肯德研发生产基地稳步建设。

  深圳基于强劲的产业化能力与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即“科创+金融”双引擎,外资多布局研发制造中心、创新中心等,侧重产学研转化。除了前述西门子、法雷奥,上半年深圳还引入美国知名初创企业加速器Plug and Play(璞跃)、全球最大创意众筹平台Kickstarter等外资机构。

  其中,璞跃在深落地“璞跃中国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开展创新空间、创新服务、科技投资等业务,并搭建产业交流平台,推动创新企业落地。

  Kickstarter则入驻南山区全球服务中心。“我们希望通过中心,帮助更多在深圳、在中国的企业家走向更大的市场,让创新产品直达全球消费者。”Kickstarter科技及设计类目总经理Heather Swift Hunt表示。

  从早期的“三来一补”代工贴牌,到如今基于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优势的精准落子,外商投资的变迁史,也彰显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对外资的多元“磁吸力”。

  电信、医疗成外资新风口

  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了155项试点任务,包括推动电信、医疗、金融、商贸文旅、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开放。

  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谈到,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

  多年来,服务业一直是我国最大的外资流入领域,2024年其吸收外资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约七成。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无疑为外商带来了全新的投资机遇。

  以电信业为例,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电信市场逐步加快对外开放。如今,外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工信部数据显示,已有40家外资企业获批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开放试点。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外商投资电信企业超2600家,较去年同期增长27%。其中,深圳有伊登软件、西门子数字科技、优克联新等15家外资企业获批试点。

  这也意味着,西门子在深再饮“头啖汤”。西门子数字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增值电信业务是西门子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或将在前海成立新的全资公司,构建西门子数字化业务组合。”

  医疗领域,去年12月,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绿叶医疗集团与深圳市卫健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深圳建设国际医疗总部和外商独资专科医院。该项目也成为《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发布后,全国首个落地的外商独资专科医院项目。1月,绿叶医疗在前海取得外商独资专科医院的营业执照,目前选址已基本确定,正推进相关建设和落地事宜;3月,上海首家外商独资医院——上海德达医院落地虹桥,该院也成为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心血管专科医院。

  “外资独资医院的引入,不仅能缓解公立医院的运营压力,还能丰富医疗服务的供给结构,让市民有更多高质量的医疗资源选择。同时,还将带来技术、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溢出效应。”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

  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新设外商投资医疗企业113家、同比增长85.2%;新设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累计635家,同比增长60.0%。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