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单获批的数据资产ABS“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首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行。该项目由南京鑫欣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下称“鑫欣保理”)作为发行人,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管理人和销售机构,首期发行规模1.337亿元,优先级票面利率2.0%。
该项目9家入池企业分布于江苏、浙江、陕西、江西四省七城,既有数据智能服务商每日互动这样的上市公司,也有工业智能数据服务商江西冠英智能科技这样的民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有陕西省属国企陕建集团子公司陕建物流集团、南京市建邺国资集团旗下创特物业、南京大数据集团所属的江苏未来都市出行科技集团等国资背景企业。
支撑这种多元主体融资需求的,是一整套创新机制。发行人鑫欣保理首先从确权能力、数据合规性、应用场景稳定性等维度精选标的,挑选优质数据资产作为质押物增信;再通过分散设计分散借款人风险,9户企业入池,降低单个借款人对专项计划现金流的影响。随后引入浙商银行各地分行出具融资性保函,将项目增信至AAA,发行利率降低至2%;最终通过外贸信托完成数据质押贷款投放,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发行。
这种创新模式盘活了企业在2024年至2025年已入表或待入表的数据资产,最低可获得1000万元,最高可获得2500万元融资。同时,参与企业涵盖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股权属性,充分展现了该模式的可复制性与普适性。
本次入池数据资产的应用场景相当丰富,包括“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数据、“江南水田作物生产”智慧农业数据、“AAAA景区”酒店文旅数据、园区“智慧停车数据”、“先进制造业集群”产线设备工艺数据、建筑行业招标商机智能数据等。
该项目发行恰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政策密集期。2025年7月,国家数据局发布《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北京市七部门明确提出“探索将数据权益纳入知识产权质押范畴”,江西发布《关于加快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数字中国发展指数保持10%以上的稳定增长,市场预测2030年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将达8278亿元——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让这单1.337亿元的发行项目,超越了其资金规模本身的意义。
其核心价值在于,一是通过完整的操作闭环验证了“数据资产可作为质押物融资”的可行性,从数据资源筛选、合规审查,到资产定价、证券化发行,再到现金流的结构化设计,形成了一套可复用的全链条流程,为行业提供宝贵的操作范本。二是引入数据产权登记机构,从合规确权层面为产权归属提供权威支撑。其中,深圳数据交易所作为国家数据产权试点单位,践行“数据二十条”文件精神及落实国家、省、市数据主管单位工作部署,在项目中探索数据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理念,也让这套操作流程具备了更坚实的合规基础。
随着首单产品破冰落地,围绕数据资产的金融创新呈现加速态势。在本项目获批后的三个月内,贴标型产品先后涌现,4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设立“平安-如皋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数据资产)”;7月1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天风中投保应收账款2期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数据资产赋能)”。
业内专家指出,数据资产证券化的深远影响将辐射多个领域。通过资本市场定价与流通机制,将推动跨区域权属互认、行业评估标准统一等基础制度的完善,为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建设提供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