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彼时,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自2002年至今,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较大的进展。2010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且连续15年保持这样的地位,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
站在我国经济发展实力大幅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新起点上,面临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加速演进的国际环境,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由于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突出以下重点和着力点:
更加注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按照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快探索建立源于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且高于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的工业全产业链的标准。与此同时,要立足国内资源和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夯实我国工业发展底盘。
更加注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工业参与国际合作竞争,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应对这些竞争,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就要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不断开拓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新局面。要加快打造形成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链系统竞争优势,塑造我国工业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瞄准国际前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更加注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近年来,个别国家在高端领域、关键技术领域对我国“卡脖子”,试图用“技术封锁”和“脱钩断链”来遏制我国发展。新时期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在高端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不断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更加注重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发展。当前,人工智能加快发展。新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要顺应人工智能加快发展趋势,加快人工智能、数字化在工业领域的运用,加快工业与智能化、数字化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更加注重工业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趋势。新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要主动推进工业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助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在工业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中,不断打造形成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链系统竞争优势。
更加注重服务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就要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运用,不断提升居民适应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的技能,要让广大的人民参与进来,新型工业化成果要由更多的人民共享;要生产出更多质量更优、受居民欢迎的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更加注重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新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不仅要求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还要求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对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全产业链监测体系。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运用“新”的生产方式(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打造具备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质效优势。未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将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