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方国资不断推进产业化,地方国资开展收并购的案例日渐增多。Wind显示,2025年以来,已有20起地方国资成功实现收并购上市公司。
地方国资及城投公司收并购上市公司早已有之,不过,以往收并购中,国资及城投公司更看重标的的市值、营收情况。今年上半年,罗平锌电(002114.SZ)控股股东发生易主,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净利润已经3年为负。地方国资入主主要出于哪些考虑?
对此,多位地方国资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地方国资主导的收并购上市公司,背后逻辑较为多元化,以往收并购多为了扩充报表,现在的目的则是便于拓展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
收并购逻辑
5月底,罗平锌电公告称,控股股东罗平县锌电公司(以下简称“罗平锌电公司”)拟将22.396%的股份卖给曲靖市发展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曲靖发投”)。
天眼查显示,罗平锌电公司的控股股东为罗平县国有资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最终由罗平县国资委实控。而曲靖发投则由曲靖市国资委实控,这也意味着罗平锌电由罗平县国资委实控转变为曲靖市国资委实控。
根据最新进展,6月21日,罗平锌电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协议转让公司股份获得曲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暨权益变动的进展公告》。公告显示,原则同意罗平锌电以非公开协议转让的方式将持有的罗平锌电股份合计22.396%股份(7242.76万股)股权转让给市发投集团。
对此,记者与罗平锌电取得联系,对于控股股东转让最新进展,对方表示,目前正在走协议,控股股东即将发生变更。
采访中,一些地方国资人士对记者表示,地方国资及城投公司在收并购上市公司过程中,往往会选择50亿元以下“小而精”市值的企业,这样可以确保收并购的资金压力可控。
具体到曲靖发投的这笔收购,虽然罗平锌电市值符合国资收并购要求,不过,近年来,公司的盈利情况并不理想。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罗平锌电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36亿元、-2.09亿元、-0.79亿元、-0.45亿元。截至7月31日收盘,罗平锌电的市值为23.32亿元。
对此,罗平锌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新的控股股东也会想办法着力改善公司的经营情况。对于相关计划,后续将会公布。
此外,也有当地相关人士对记者透露,2024年曲靖发投参与了当地锂电产业园建设,接盘锌电公司或为整合云南锌矿资源。另据曲靖发投官网,公司目前有4项业务板块,其中1项为“产业与金融投资”,经营项目包括“授权为市级重点产业、新能源、探矿权、矿产权开发等特许经营权及新能源项目投运后碳交易权承接运营主体”等。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方面分析认为,此次收购背后的逻辑反映了地方国资“以大带小”的特征——通过市国资委带动区县一级的国资产业发展。曲靖市国资委通过收购,将罗平锌电纳入市级国资体系,可能注入基建、能源等资源,缓释债务压力。
从政策面看,监管和地方近年来展示出明确的鼓励态度。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后,资本市场对于并购重组日渐活跃。而多地也在乘着政策东风,因地制宜制定本地政策,支持鼓励当地国资加快赋能上市公司。例如,2024年7月,浙江台州国资委出台《关于加快台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国有企业投资入股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聚焦主业和产业链发展,实现双向赋能。
记者注意到,除了“以小带大”的收并购逻辑外,招商引资也是很多地方国资和城投公司的主要目的。
采访中,辽宁一家国资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也在寻找合适的上市公司进行收并购。不过,对于收并购对象,对方并非限制在辽宁本地。“我们收购的目的在于引入较为优质的上市公司,优化本地招商引资。”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多地的重要工作。2025年6月,河南省政府发布《关于新时期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国有企业招商功能,完善与央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对接合作机制,扩大开放协作。鼓励国有企业与市场化招商机构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招商。
从并购到引入产业
Wind显示,2025年以来,地方国资控制权变更的案例已达20起。对于开启“买买买”模式,主要基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拓展产业等因素的考量。不过,眼下地方国资及城投公司普遍处于“发展中化债”的状态,如何能够提高收并购资金的使用效能,如何能够引入多元化资金,也是地方国资主要考量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随着转型深化,城投公司普遍将经营思路从以往的土地财政思路向产业思路转变。
2024年7月,光洋股份(002708.SZ)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扬州富海光洋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富海光洋基金”)与黄山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建投”)签署了《股权转让意向协议》,公司实际控制人拟发生变更,转让总价款不高于人民币13亿元。对于引入国资成为实控人,光洋股份表示,此次变更引入国有背景控制人,有利于增强主营业务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此次实控人变更,涉及资金数额并不低。采访中,黄山建投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次公司自筹资金只有3.2亿元,其他资金来源主要是发挥了基金杠杆作用。公司采取‘1+5+8’交易结构,‘1’是扬州富海光洋基金保留1亿元份额,‘5’是由东方富海认购5亿元,‘8’是黄山建投出资8亿元,通过‘基金+项目贷’的方式实现国企并购实控上市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光洋股份主营业务包括轴承、汽车配件等。而此次实控人变更后,直接推动了地处常州的光洋股份落户黄山。在签署并购协议的同时,安徽黄山高新区管委会与光洋股份还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2024年12月,光洋股份公告称,拟在安徽省黄山高新区内拍取面积100亩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年产6000万套高端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用精密零部件项目,项目投资总额预计为10亿元。此外,光洋股份被收购后在黄山迅速落地了制造基地,并配套设立了10亿元产业基金。
据黄山建投透露,这一举措带动了20余家本地配套企业的发展,年税收贡献超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并购之前,光洋股份的市值为42亿元,而截至7月31日收盘,光洋股份市值已达60.71亿元,市值增长40%的同时也让黄山建投实现规模扩增。黄山建投预计,2025年可新增资产30亿元以上。
“此外,并购成功也有利于重大项目落地。一方面,此次投资落地了10亿元的产能项目。另一方面,围绕黄山基地打造光洋产业园,发挥上市公司头部作用,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引导黄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