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便进入爱建信托,牵头设计了标志性资金信托计划……爱建信托总经理吴淳不仅对各项业务非常熟悉,同时也对信托本源有着深刻理解。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居民财富需求发生深刻变化,信托公司若想稳健、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破而后立”的勇气、“做难而正确事情”的韧性和“接地气、有温度”的服务。
尽管履新总经理不到半年,但吴淳对爱建信托的转型方向想得很清楚。在他看来,虽然短期内信托公司面临一定挑战,但未来是“星辰大海”,接下来要大力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围绕居民需求探索本源业务,不弃微末,久久为功。
一个“首单”
今年5月,上海市委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的通知》,爱建信托第一时间向存量客户群体开展系统性政策宣导。了解到客户李女士的需求后,爱建信托于6月9日顺利完成不动产特殊需要服务信托的设立,实现上海地区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的重要突破。
“中国居民拥有的第一大类资产是房地产,政策的出台恰逢其时。”谈及爱建信托首单不动产信托,吴淳难掩欣喜。
他透露,将“房产装入信托”顺应了老年人继续享有房产的居住权或收益权、兼顾财产保护传承的现实需求,让信托制度服务民生需求迈出一大步,也让“以房养老”有了新的尝试。
当然,创新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吴淳坦言,政策实现了将不动产登记为信托财产的效果,但是这一业务对于信托公司来说,绝非“舒适圈”。因此,公司组建了跨部门专项服务团队,与李女士展开多轮深度沟通,全面梳理其个性化诉求。同时,积极联动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中信登)、房产登记管理部门、税务机关等,针对不动产信托登记流程、产权变更操作规范、税务处理细则等关键环节进行专项研究与反复论证。
“不动产信托首单项目的意义,不止于业务落地本身,更是爱建信托搭建养老财富管理体系的起点。”吴淳表示,目前市场上针对“居住+服务”需求的养老产品严重不足,传统养老地产模式与老年人保有不动产的意愿存在天然冲突。在此背景下,信托机制可将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进行适度分离,既保留老人原有的资产安全感,又能引入外部服务供给,真正满足广大居民的养老需求。
一次次探索
“首单”落地,是爱建信托探索本源业务的缩影。
吴淳表示,随着居民理财需求从增值转向传承,经济转型持续深化,人口老龄化趋势亦愈发显著,信托公司须向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等本源业务方向转型。
据介绍,4月爱建信托成立了“创新转型业务研究孵化工作组”,搭建起系统化转型创新机制平台,充分激发员工创新活力,鼓励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开展项目探索与申报,目前已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具体来看,在重整服务信托领域,爱建信托深度参与超20个重整服务信托项目的拓展与竞标工作。其中,“建享1号”风险处置服务信托项目,通过创新运用“共益债+企业破产服务信托”模式,助力广州市政源重整项目落地实施,为房企风险化解提供了可复制的案例。
专业制胜,靠的是坚守主动管理能力,爱建信托在多个本源业务方面有所收获。
比如,在财富管理领域,爱建信托通过家族信托、行政管理服务信托、法人及非法人财富管理信托等,结合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等跨境资源,上半年实现跨境资产配置规模5亿元,全方位满足客户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
此外,今年爱建信托落地了公司首单规模达4亿元的担保品服务信托业务,解决了委托人因不动产登记障碍导致的抵押权持有与登记难题。
接下来,爱建信托将进一步运用市场化方式处置风险,并结合公司资源禀赋积极转型,在养老、财富管理、破产重整等领域躬身入局。
“信托意味着信任与托付,回归本源是监管导向,更是一份对投资者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责任。凭借着对于本源业务的坚守与探索,信托行业未来依然可以拥有‘诗和远方’。”吴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