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1日电 (寇江泽、周畅)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7月31日,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世界意义”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与会各方表示,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共进。
多名与会国际代表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一理念为推动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与会代表一致期待国际社会不断深化交流合作,携手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阐明了发展与保护辩证统一的客观规律,高度契合全球绿色发展共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新范式,特别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借鉴。”全国政协委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理事长、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际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不断深化全球共识、全球行动、全球合作,共同探索发展与保护的协同道路,共同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地球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明,环境保护不是发展的制约因素,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中国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范例。生动实践表明,环境保护和经济繁荣并不相互排斥,当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恢复时,将成为可持续发展韧性和机遇的重要引擎。”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说。
“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并非凭空产生的环境保护口号,而是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生态智慧,为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胡军表示,中国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倡导,不仅向世界传递了中国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心,更通过对美好未来的描绘,触及了全人类对于优美生态环境的共同期盼。
“中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经验为各国实现绿色转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专职副秘书长任红岩说,在生态修复方面,中国的塞罕坝林场建设为其他国家提供宝贵经验;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中国在光伏、风电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经验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中国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环境治理绝非朝夕之功,经过不懈努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原则不仅融入了国家发展战略,更深深嵌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因。生态文明不再是愿景,而是正在成为现实。”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帕特里克·奈斯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并非对立,而是命运交织的共生体。我们要共同坚守生态文明的愿景,让自然不再是被榨取的资源,而是人类珍惜的永恒伙伴。
“中国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能源转型等领域取得历史性进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的榜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破了传统发展观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对立的旧有模式,体现了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的中国思考和中国贡献,为发展中国家避免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推动全球面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正在成为引领者。中国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当中,在发展模式上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这种引领是及时的、有远见的、鼓舞人心的。”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安德鲁·施瓦兹说。
与会中外代表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世界意义,从时代价值、重要贡献、生动实践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交流,分享了协同推进发展与保护、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鲜活案例和最新成果。
来自联合国机构、有关驻华使馆、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及国内外高校、智库、研究机构,涵盖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阿塞拜疆、约旦等国的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