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展现强大的活力和韧性,实际GDP同比增长5.3%,为实现全年增速5.0%的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
为指明下半年经济方向,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与此前三年的7月政治局会议不同,由于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本次政治局会议更加侧重从‘十五五’规划的中长期角度来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在解读会议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多项新提法亮相
今年上半年,尽管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但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以5.3% 的GDP增速为完成全年预期经济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受此影响,市场对经济发展总体更偏乐观,随着中美贸易关系释放积极信号,外部不确定性影响也有所减轻。
不过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治局会议依然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需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政策基调上,此次会议突出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意味着会有新政策,但并非强刺激,更可能是“托而不举”。而新提“适时加力、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则预示着一旦形势恶化,也很快会有增量政策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三年的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表述中,均未曾出现过“灵活性预见性”这一说法。
政策目标继续着力各种“稳”,延续此前“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排序,并要求稳住外资外贸、稳妥化解地方债风险、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等。
张林分析认为,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上半年主要是以旧换新政策带来的消费提振,以及抢出口带来的出口走强,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仍需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构性亮点也比较突出,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高技术制造投资以及高技术产品产量等经济指标良好,在新一轮地方债置换影响下,地方债务风险走向收敛,民生兜底保障也有所加强。
财政政策仍需加力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表述的一个亮点是,政策更注重细化落实。比如,宏观政策由“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调整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持续”说明政策将维持宽松,“适时”说明当前经济需要政策发力的紧迫性不强,后续的增量政策依然有空间。
在张林看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体现在财政支出的进度加快、力度加大,还重点体现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层面。今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为3.4%,较去年同期快1.4个百分点。从预见性来看,或说明下半年准财政政策工具等政策有可能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
熊园也表示,财政更多强调抓落实,要求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但并没有提及提高赤字率、降准降息和扩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和使用范围等等,或指向短期难以扩赤字、调预算,年内是否加码仍需观察。
同时,会议重点强调要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数据来看,上半年国债发行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达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各地发行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1917亿元,同比增长16%。
中诚信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5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赤字率首度“破四”,广义赤字规模接近14万亿。其中新增专项债增至4.4万亿元,规模创新高。同时,地方化债深入推进,地方债置换靠前发力,更加重视政府拖欠款清偿。不过,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有效需求和微观主体信心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依然需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前置发力。
服务消费将成新抓手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扩大内需被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的首位。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依然延续了这一基调,将扩大内需放在重要位置。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
“此前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发展服务消费提至‘两新’之前,本次会议再度强调培育服务消费,这意味着服务消费可能成为下一阶段促消费政策的关键抓手。”熊园表示。
张林指出,去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重点任务的排序分别是消费、新质生产力、对外开放、重点领域风险、乡村振兴以及民生保障。本次会议在任务排序方面变化不大,但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深化改革”这一标题之下,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局限在产业政策领域,而是要和制度建设相互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环境与制度保障。
而针对“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这一点,熊园认为除了近期落地的生育补贴,下半年还可能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方式来提振消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促发展、稳信心的意义重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还对我国在“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核心挑战与优势作出了判断,总体基调与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但具体表述更加侧重“十五五”时期的全局视角和中长期考量。
“为了实现2035远景目标,‘十五五’时期我国实际GDP增速仍需保持在4.8%以上。而实现这一增速目标,国内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仍需缓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对于就业等领域的影响也仍需观察。同时,仍需警惕美国挑起的包括实施对等关税在内的孤立主义政策及其影响。”张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