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家公司围绕“无印良品”商标的部分诉讼终于落锤。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就第1561046号24类“无印良品”商标权无效宣告行政诉讼案,做出(2024)最高法行申7358号再审裁定书,驳回MUJI无印良品母公司株式会社良品计画(以下简称“MUJI无印良品”或“日本无印良品”)的再审申请,维持了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棉田”或“中国无印良品”)第24类无印良品商标的合法有效注册状态。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任刘彬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两家公司持续20余年的诉讼,主要围绕上述商标以及商标侵权事宜。上述判决宣告第24类“无印良品”商标行政诉讼落下帷幕。但是,事关“无印良品”的商标侵权诉讼仍在继续。
这也意味着,未来在国内市场上会长期存在两个“无印良品”。同时,目前线下存在多种相似门店类型,双方在门店包装、装潢等方面相似度颇高。且线下门店销售品类互有交叉。
不过,北京棉田董事长马涛提醒《中国经营报》记者,线下存在很多假的“无印工坊”“无印良品Natural Mill”门店,公司一直都在净化市场。
“店面设计、门头设计相似,消费者容易混淆。门头设计涉及第35类服务商标,问题比较复杂,双方各自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上面使用自己的商标,确实不好规避。”品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金华说。
备受关注的第24类“无印良品”商标
位于郑州市绿地新都会商场二楼的MUJI无印良品门店,在工作日下班时间正常开门迎客。时值该品牌进入中国二十周年,线下门店很多产品都有额外的优惠。而在门店随机采访的消费者中,很多人表达出自己的困惑,“无印良品店铺名字几乎一样,门头颜色也很像,的确不好区分。”
其实,关于“无印良品”的商标纠纷,早于MUJI无印良品进入中国市场便已开始。
根据相关案件判决书的描述,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的MUJI无印良品,其母公司良品计画在1999年申请注册“無印良品”商标,涉及第16、20、21、35、41类等商品或服务,但是不包括第24类商品商标。
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海南南华实业贸易公司推出植物染毛巾命名为“无印良品”并在2000年申请注册第24类(棉织品、毛巾、床单、被子等)中文简体“无印良品”商标(注册号1561046);2004年,该商标转让至北京棉田名下;2011年,北京棉田成立北京无印良品投资有限公司,并推出“无印良品Natural Mill”品牌,布局线上线下渠道。
在此期间的2005年,MUJI无印良品进入中国市场。双方针对第24类商标展开诉讼拉锯战。
北京棉田代理律师孔丽芳告诉记者,针对“7358号案件”,在2001年至2012年,是长达12年的商标异议、异议复审期(阻碍商标行政授权);在2014年至2025年,是长达12年的撤销、无效宣告期(扰乱商标行政确权)。
长期关注知识产权的王金华律师表示,“通俗地讲,北京棉田持有的第24类商标,一直被MUJI无印良品打,一直没打掉。反过来,北京棉田以第24类商标权为基础,对日本MUJI无印良品发起了商标侵权诉讼,有的案件是胜诉的。”
MUJI无印良品代理律师戈侃,因忙于国外出差,未能接受记者的采访。而日本无印良品方面回应记者称,本次司法程序仅涉及我司在中国极个别商品的商标问题,不影响我司在中国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领域继续合法使用“无印良品”商标。
“我司在中国市场的正常经营活动不会受到影响。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将继续推进‘无印良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日本MUJI无印良品方面说。
马涛的个人微信朋友圈,转发了多条上述诉讼判决的相关文章。在此之前,他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实践媒体座谈会上表示,上述判决对于长期深陷商标侵权纠纷的北京棉田集团而言,意义尤为重大。
刘彬告诉记者,此类诉讼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较为常见。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企业对商标等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提高,因商标注册、使用、侵权等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知名品牌、老字号品牌,更容易成为商标诉讼的对象。比如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之间也发生过诸如此类的商标纠纷。
能否“各扫门前雪”?
按照上述判决,双方在商标归属上明确规范了产品品类。只是,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双方销售的产品依然存在品类重叠。
家住郑州的城市白领潘宁,早已习惯去MUJI无印良品购物。在她看来,这家企业的产品“亲肤”,对于皮肤特别友好。不过,她也去逛过中国无印良品的门店。“它们的门店有时候还印有‘无印工坊’。相比之下,面积小一些,产品数量也少一些,但是价格更实惠。”
记者在MUJI无印良品(郑州绿地新都会店)看到,销售产品涉及衣服、美妆、清洁护理等。但也有床上用品、家居纺织、毛巾等产品。不过,该类产品的吊牌大多显示为“MUJI”字样。
MUJI无印良品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其母公司株式会社良品计画发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2025年3—5月)财报显示,中国大陆市场持续向好,实现增收增益。第三季度既有门店及电商销售同比达111.9%,高于计划,主要由护肤美容、家居用品等生活杂货类品类拉动。
在淘宝平台,拥有155万粉丝的“无印良品旗舰店”,经营主体为无印良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属于北京棉田旗下子公司。在该店铺里,商品分为套件系列、被芯系列、夏被系列、毛浴巾系列等。
在位于郑州市管城区的无印良品Natural Mill(富田太阳城店),销售产品以床单、被罩、夏凉被等棉纺用品为主。但是,服装、内衣等产品同样占据很大比例的货架。记者注意到,它们销售的服装中,吊牌大多为“Natural Mill”。
8月1日,马涛告诉记者,该店铺是假的,公司在郑州并没有门店。并且,公司没有在小程序上开设任何门店,提醒消费者要多加注意。他表示,公司非常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商标侵权的行为,公司正在全力进行维权。
记者注意到,7月28日,北京棉田在微博中发布声明称,公司是家纺品牌“无印良品”和多品类“无印工坊”“Natural Mill”商标持有人,被境内外众多企业和个人假冒商标进行非法生产和销售,公司正在对上述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另据媒体报道,早在2023年11月举办的无印良品&Natural Mill首次全品类招商大会上,中国无印良品相关负责人提到,无印良品&Natural Mill品类覆盖家居、家纺、服饰、内衣、文创、餐厨、旅行用品等,大到家居,小到杂货用品,有上千款SKU。
同时,线上店铺的头像设计上,两家企业均选择了红色底纹和白色字体,叠加门店名字中均包含“无印”或“无印良品”,很多消费者表示较难分辨。
此外,双方在市场布局上略有差异。
目前,MUJI无印良品在中国开设门店超410家。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其门店范围覆盖一线至三线城市,其中会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开设旗舰型门店。“店铺面积会普遍增加,过去标准店约800平方米,目前以1500平方米为基础,持续扩面积。”
北京棉田在线下开设200多家门店,同时经营多家线上店铺。同样是在2023年年底的招商大会上,相关负责人提到,预计2024年将新增店铺1500家。2026年全国累计店铺将达到5000家,终端销售数据有望突破100亿大关。无印良品&NaturalMill线上销售从0到50亿只用了短短三年,预计2025年即可轻松实现100亿销售规模。
事实上,直到当下,中日两个无印良品仍有诉讼发生。孔丽芳提到,近期双方互诉侵权案件比较多,以北京棉田公司针对日本MUJI无印良品全国性侵权事件维权案件为主。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应该提前布局商标,对核心业务相关类别以及可能拓展的领域,应尽早进行商标布局和注册申请;其次还需关注国际规则,了解目标市场国家或地区的商标法规和相关国际商标注册规则,可通过马德里体系等国际商标注册途径,及时在海外进行商标注册;最后,企业要明确自身市场定位,传递独特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即便面临商标纠纷等情况,也能更好地向消费者、向市场发声,提升品牌辨识度和竞争力。”刘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