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依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前确立的动态调整机制,人身险预定利率应声下调。多家保险公司旋即公告,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锁定为2.0%,分红型为1.7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则压至1.0%。超过上述利率的产品将于8月31日全面停售。
每次有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的新闻,就会有保险销售人员发朋友圈:现在不买就亏大了!以后降到2%再买,收益能差几十万元呢!一款增额终身寿的宣传图显示,30岁男性,一次性投入100万元买该产品,2.5%和2%的两个预定利率之间,相差了44万元的收益。
如今,银行和保险销售都爱拿“利率下行”来作为推销养老保险的理由。但实际上,普通人以养老为目的进行保险配置时,参考因素并不是只有利率这么一项。
利率下行不是配置保险的唯一理由
当下,降息成为主流方向,然而,一些人开口闭口称10年内利率不会涨,这实在过于离谱。即便最厉害的经济学家,也不敢妄言10年内的经济变化。经济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环境、国际形势、政策调整等因素都时刻影响着利率走向。
众所周知,经济是有周期的。而经济周期的长短,深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比如上世纪90年代IT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经济格局,催生出众多新兴产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与就业机会,对利率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又如当下可预期的AI技术快速发展,也必将重塑经济结构,进而影响利率走势。技术的革新会带来新的投资热点与经济增长点,打破原有的经济平衡,使得利率难以被精准预测。
所以说,猜未来10年利率会一直降,这事儿本身风险就很大。理财时, “不确定性”就等于 “风险”。如果用一个风险很高的猜测,来推销号称低风险的保险产品,这逻辑是不是有点怪?万一猜错了呢?万一几年后利率涨了呢?把钱都锁在长期保险里,取出来亏本,不取出来亏利息,还会错过外面更好的投资机会。
养老钱该和谁“赛跑”?
存养老钱,图的是老了以后能过上舒坦的日子,那什么叫“舒坦”?最基本的一条,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怎么也得与社会平均水准挂钩。
看看最新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老百姓人均消费支出约为7681元,同期比去年增长了5.3%。拉长时间看,近5年人均消费支出平均每年实际增长都在5%左右。这说明即使现在利率下行,大家还是在努力追求过更好的生活,该花的钱一点没少花,生活水平还在稳步往上走!
这也意味着,5%的增长速度,就是养老钱要努力追赶的目标!你为养老准备的那笔钱,每年的投资收益率至少得跑赢这个5%,才能保证你退休后,口袋里的钱还能让你过上“舒坦”的日子,不至于因为大家生活都变好了,只有你显得紧巴巴。
如果你买年金险、增额终身寿等作为养老储蓄,即便是2.5%的收益率,也追不上维持平均生活水平上涨所需的5%增速!它可能给你稳稳当当的钱,但这个“稳当”的代价是你的养老生活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掉队了。
利率要降,有人急着喊“快上车锁定利率”,听起来挺急人。但规划养老的核心不是去猜利率涨跌、占那一点利率差的小便宜。保险在养老规划里当然有它的价值,比如提供确定性和保障。但如果只是因为怕“利息下降”,就把大量养老钱都押在保险产品上,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