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2 11:41:10 股吧网页版
夏日经济|暑运过半民航旅客创历史新高,但热门航线票价降幅超两成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陈姗姗

  为期两个月的暑运,一直是一年里航空公司除春运外最赚钱的时段,甚至可以决定全年的盈亏情况。如今暑运已经过半,航司收益如何?

  根据航班管家的测算,7月份民航整体旅客运输量预计达7120万人次(仅含境内航司承运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0%(其中国内增长2.0%、国际增长13.1%)。

  不过,国内经济舱的平均票价却仍比去年同期要低,多条热门航线的票价降幅超过两位数。

  国内线量升价跌

  在暑运尚未开启前,中国民航局就预测,今年暑运预计旅客运输量1.5亿人次,日均约24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6%,其中单日高峰或创历史新高。

  如今暑运过半,旅客量接近民航局的预期。根据航旅纵横的统计,2025年7月1日-7月31日,国内航线民航旅客量超6034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约3%;出入境航线民航旅客量超776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约10%。

  不少机场也披露了旅客量创新高的消息。比如北京大兴机场就表示,暑运以来,机场创下开航以来月度航班量和旅客量最新纪录,累计保障旅客量同比增长7.12%。

  而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多家航司在今年暑运的运力投放也高于去年同期,从入省运力(省外进港运力)上观察,旅游属性的省份有较高的运力增幅,其中青海同比增长16%、新疆同比增长12%,旅游热度最高,除此之外,云南增长9%、宁夏增长7%。

航旅纵横行业发展部总经理赵楠介绍,今年暑运期间,新疆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持续火爆,乌鲁木齐、喀什、伊犁、阿勒泰、阿克苏等地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均超10%;同时,云南也是热门避暑胜地,丽江、大理的机票预订量环比以及同比增幅均超13%;而在青甘大环线自驾游、青海湖自然景观游等推动下,西宁成为暑期最火的省会城市,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3%。

  不过,也有航司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暑运的热度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高,“7月上旬还可以,到中旬后客座率就开始下滑,票价也难以提升去。”

  航班管家的机票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7月份民航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达840元(含燃油附加费),同比下滑7.5%,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也下降5.0%。

  对比历史同期来看,TOP20国内热门航线中,仅杭州萧山-深圳宝安航线价格同比正增长,其余19条皆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部分航线降幅较大,重庆江北-北京首都、杭州萧山-西安咸阳、北京首都-深圳宝安、广州白云-北京大兴等11条航线降幅超两位数。

  国际线仍未满血

  暑运也是航空公司加班国际航线的重要时段,不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7月份的民航国际客运航线航班仍未“满血”恢复,航班管家的统计显示只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9.1%。

  其中,不同区域/国家的恢复差异很大。2025年7月份,TOP20通航国家/地区中,赴日、韩、香港航班量排列前三,其中仅日本恢复率超100%,赴泰航班量跌出前三,恢复率仅54.6%,柬埔寨、菲律宾等国航班皆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成;赴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英国、阿联酋、哈萨克斯坦、老挝等国航班则超过2019年同期。

与此同时,中国到一些传统欧美国家的航班量仍未“满血恢复”,其中到北美洲的恢复率更是只有不到三成。

  对此,多位行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去年以来,中国的国际航线发生了不小的结构性变化,其中到中亚、非洲和中东地区“一带一路”国家的客运航班量占比超过七成,而三大航新开的航线也更多是到非传统市场,这与传统的欧美航线受航权对等限制的影响,以及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加强不无关系。

  除了航线恢复差异巨大,出入境政策的不同也决定了旅客的出行方向。根据航旅纵横的统计,7月1日-7月31日,出境热门目的地TOP10为首尔、中国香港、大阪、东京、曼谷、新加坡、吉隆坡、中国台北、中国澳门、河内,免签国家和新兴目的地受到国内旅客青睐。而截至7月15日,后续暑运期间(7月16日~8月31日),出入境机票预订量超过719万张,比去年同期增长约8%。此外,截至7月初,我国单方面免签和过境免签国家已分别扩大到47个和55个,外国游客来华游也更加顺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