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墨璞嘉)“‘沪泰路’正在越走越亲、越走越近、越走越宽!”8月2日,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出席“沪泰同行·链动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表示,每一次沪泰两地的交流互动,每一次沪泰两地的思想碰撞,都让大家对深化合作、携手未来倍增信心。“我们期待,通过交流合作,能够共同发现新机遇、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在这片生物医药热土上,共同创新业、展宏图、赢未来。”
8月2日,“沪泰同行·链动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泰州举办。来自上市公司、优强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的超60位企业家、投资人及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济济一堂,聚焦“链动”泰州医药产业新动能、新生态、新机遇,凝聚共识、汇聚合力、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姜冬冬详细介绍了泰州医药城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他表示,泰州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拥有全国首个医药类国家高新区,还是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更获得了省委省政府重磅政策支持。
近年来,泰州市遵循生物医药产业“研学产”的发展逻辑,通过搭建高端平台、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企业、发展高端产业,努力探索出“创新空间培育孵化、工业标房中试放大、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新路。
在搭建创新撮合平台方面,泰州动作频频多点开花。近年来,泰州先后布局了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中国区域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上海离岸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构建起涵盖生物医药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矩阵,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动力。
在培育人才集聚沃土方面,泰州多元化筑巢引凤。“泰州把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家作为发展的‘根’和‘魂’。”姜冬冬表示,泰州市全方位培养、引进、留住和用好人才,培育形成国家级高端专家、省“双创计划”“113人才计划”三个梯度的人才政策支撑体系。目前,泰州中国医药城已累计引进两院院士10名,国家级高端专家75名,省“双创人才”141名,“113”高层次人才1746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厚植产业集群优势方面,泰州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姜冬冬介绍,泰州培育壮大了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招引了阿斯利康、雀巢等全球知名跨国药企,累计吸引集聚了13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涵盖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特医食品等多个领域。2025年大健康产业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元。
姜冬冬强调,当前,泰州正在按照“12345”的总体工作布局,全力打造“到泰州、泰周到”城市品牌,把专业化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从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出发,提供“专业化、全链式”服务。泰州建成了国内首个药品监督服务综合体,设立新药申报、医药政策、审评核查、药械检验4个服务中心,培育了“四个90%”专业工作团队,为各类企业提供“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优质发展环境。
“我们相信,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引领下,依托上海强大的创新策源功能和泰州坚实的产业化基础,‘沪泰同行’必将‘链动’出更加辉煌的未来。我们期待,通过交流合作,能够共同发现新机遇、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抢抓合成生物学、细胞与基因治疗、AI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未来增长点,共拓产业发展‘新蓝海’。我们承诺,泰州,这座充满活力、机遇无限的城市,将以最大诚意、最优环境、最好服务,与大家一道,在这片生物医药热土上,共同创新业、展宏图、赢未来。”姜冬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