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在某种程度上为企业衡量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参照系和风向标。
中国央国企是世界500强榜单的主力军。在今年榜单中,共有130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国有企业(含国务院国资委、地方国资监管机构、财政部等出资监管企业)共有85家,而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上榜国企则有10家。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以年度营业收入为核心指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由于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企业的经营状况改善,上榜企业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外部竞争加大、环境波动与自身“从大到强”等结构性挑战,更加考验国有企业的转型速度、发展韧劲和持续增长动能。
聚焦到粤港澳大湾区来看。今年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上榜国企有10家,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三地,广州数量最多(6家),其次是深圳(3家),香港1家。在国资系统监管企业上榜数量整体减少的情况下,湾区地区上榜的国企数量与去年持平,涉及能源、金融、汽车、医药、建筑、制造业等领域。
从排名来看,受整体环境影响,今年上榜的124家中国大陆企业中,有49家排名上升,68家名次下降。而10家位处湾区的上榜国企中,除华润、中国电子排名上升,其余排名相比去年均有所下降,但均比其首登500强榜单时的位次要高。华润、南方电网、招商银行三家央企排名前200,其余多处于400-500的区间。

华润今年上升5位排至67名。自从2010年以395位首次登上世界500强榜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家总部位于香港、涵盖消费、城建、金融、科技及产业等综合业务的大型央企,如今排名稳定在前100内。
中国电子是湾区国企中排名上升最多的企业,从去年的435名到今年的427名,提升了8位。作为我国民族电子工业的摇篮,2021年12月,中国电子将总部从北京迁至深圳,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是其连续15年上榜,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64亿元。
连续13年登榜的广汽位列榜单中游,排名第252位,今年的排名比起去年下滑了71名。
据统计,共有10家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2025年和2024年榜单,这10家企业与去年相比有3家在排行榜名次上升,其他7家的排位则都有下降。2025年,这10家企业的利润总额比2024年下跌了30亿美元。
“中国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快速增长领先世界,但反映发展质量的销售收益率却还在降低。”《财富》指出,这是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当前为提振汽车销售适应行业变革,广汽正以深度变革攻坚破局,在流程、组织和体制机制三大维度推动转型。
2020年以来,广东地方国企接连“跑”进世界500强榜单,数量达到了5家,分别为广州工控、深投控、广新集团、广州建筑、广药集团,成为榜单中的“新生代”。
广州工控继2023年首次上榜后连续三年入围,今年位列第406位。广州工控集团总经理王福铸表示,尽管受美元汇率波动影响,但集团在世界500强中的位势依然保持总体稳定,实现了逆势稳盘、韧性增长,“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广州工控集团对‘制造强企’的深远布局”。
2019年成立的广州工控,通过战略重组、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三驾马车”,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区域龙头到全球舞台的跨越式进阶。近年来,全球化布局也成为该企业持续增长的另一引擎。
广药集团连续五年上榜,今年位居第459位,同时连续三年入选制药分行业榜单,位居第14位,仅次于葛兰素史克集团,是制药分行业榜单中唯一的中国企业。在医药产业变革迅猛下,科研创新、数智转型、资本运作、多维出海,是公司保持竞争力的主要路径。
深投控是深圳国资中唯一入选的市属国企。2020年,其首度登上《财富》世界500强,至今已是连续第五年上榜,今年排名414位。深投控以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三大产业集群,2024年实现营收377亿美元。
此外,广新集团是唯一上榜的省属国企,从2023年首次上榜的427位,上升至今年的418位,持续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国有资本投资、混合所有制和市场化经营、经营国际化等核心优势;广州建筑2021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个入围榜单的建筑企业集团,今年排名455位。
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关系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少处于传统行业领域。这些年,上榜国企不断深化改革,在优化产业结构、激发科技创新引擎、积极全球化布局、资本赋能上持续发力。面对全球形势的变动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向新转型的深度与速度已经成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