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数据显示,全国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成7个共性基础功能,供铁路、民航、交管、移民等部门共同使用,自上线以来,部门间跨网交互服务超过16亿次。数字背后,是数据跨越部门边界、提升服务效能的积极探索。但跨部门办事仍有堵点,“数据多跑路”的期盼有待更好落地。
各方对数据壁垒的困扰由来已久,破解为何不易?一方面,各部门过往的数据采集标准、格式不一致,形成“先天不通”,客观上存在技术对接障碍;另一方面,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责任边界不清晰,导致部门存在主观顾虑,阻碍了数据流通。
打破数据壁垒、加快数据共享,是建设数字政府的必然要求。让数据在部门间顺畅“跑”起来,才能真正支撑起“一网通办”,切实增强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获得感。
公安一体化平台16亿次的跨网交互,为打破数据壁垒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其一,平台先建成了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办件寄递等7个共性基础功能,这提示打破数据壁垒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办事频率最高的事项开始,数据打通后能立竿见影地减少群众跑腿;其二,平台可供铁路、民航、移民等部门共同使用,可见打破数据壁垒应从工作关联度高的部门间率先推进,业务交集多,数据共享需求迫切,协同起来自然阻力小、见效快。
各部门不愿共享、不敢共享另一顾虑,在于数据安全与使用规范:自己的数据给出去是否安全?别人的数据用起来能否放心?对此,一要靠制度约束,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主体与流程,以刚性规则划清边界,督促各部门落实共享责任;二要靠统一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销毁的技术要求,解决“语言不通”问题,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作为跨部门交换、互认的枢纽。
拆掉“数据墙”的同时,更要拧紧“安全阀”。需通过加密、分类分级管理、动态权限设置、全程留痕等技术手段,严防数据在共享中被泄露、篡改或滥用,确保共享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