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公里、40天、全程0℃恒温守护,广东荔枝终于站上美国纽约的货架。
当荔枝的甘甜慢慢沉淀成回忆,或在心底悄悄漾起明年再品的惦念,这颗曾困于时令与地域的“东方爱情果”,如何突破了自然风险与国际竞争的双重考验,让岭南甜穿越山海飘向全球?这样的突围路径,仍然值得在回味中细究解读。
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南方财经全新推出“粤来粤好百千万·农业科技系列,本期”农业科技·甜果记“,便拆解这场跨越万里的”荔枝科技突围战“,探寻”东方爱情果广东荔枝如何靠科技打破时空枷锁、实现跨境流通的全球化答案。
回顾“东方爱情果”从广东到纽约的这趟越洋漂流记,考验接连不断。
荔枝生来“娇贵”,如何做好长途保鲜是“跨国荔枝使”要面对的第一道难关。清晨四点,岭南的果园还浸在墨色里,果农们已将带着晨露的荔枝收入竹篮。“荔枝是有呼吸的,不能过度包装,采摘下的鲜果要杀菌预冷48小时后才能装柜。而且海运全程需精准维持0℃环境。温度哪怕出现0.001℃的波动,18天的运输周期就要重新计算。”中荔集团总经理陈智新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
事实上,当第一批荔枝在纽约上市时,广东本地的晚熟品种已近下市。陈智新表示:“面对这样的时差,需要选育口感好,表皮厚度适合运输的品种。”例如,茂名产区将80%的种植面积调整为白糖罂、妃子笑等耐贮运品种,并开发“火山岩荔枝”“迟美人”等新品种,以延长供应周期。
此外,这条跨国闯关的赛道上不止广东荔枝,越南、泰国、墨西哥的荔枝也凭借认证、口感和地缘优势成为强劲对手。
面对重重挑战,广东已给出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保鲜环节,茂名建成306个“田头智慧小站”,荔枝采摘1小时内速冻预冷;采后环节,配合开展物理源、植物源、生物源和新型包装材料荔枝保鲜技术,桂味、妃子笑等部分品种保鲜时长可达40天。随着多地开始加码“低空物流”,广东荔枝运输体系进一步创新升级,形成了“航空+冷链+无人机”高效协同的智能化运输网络。
近几年,随着广东“12221”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持续深化,“东方爱情果”广东荔枝已“圈粉”全球。7月23日,广州海关披露,今年上半年广州出口荔枝1099.3吨,同比增长2.5倍,美国跃居第二大出口市场,同比激增26倍;广东茂名海关统计,截至7月21日,今年茂名荔枝出口7070.6吨,同比增长约140%;货值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7%。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荔枝还在深刻改写着欧美市场对荔枝的认知。
据陈智新介绍,南半球反季节的荔枝供应下,很多欧美消费者将荔枝视作圣诞节的专属水果。如今,广东荔枝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40多个,妃子笑、白糖罂等优质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广受青睐。同时,米其林餐厅的荔枝鹅肝慕斯、Z世代追捧的荔枝冰咖等特色精深加工产品也将荔枝带入高端、时尚的消费场景。在“东方爱情果”这一IP加持下,广东的荔枝季正成为全球的荔枝季。
从广东到纽约,这不仅是一次运输,还是一场科技与政策的博弈,是各国荔枝品牌文化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