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8月3日电 题:面向“夕阳市场”培育“朝阳产业” 重庆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李晓婷、吴燕霞、杨仕彦
走进不久前开业的重庆首家银发主题商业综合体,助浴椅、防滑拖鞋、家庭吸氧仪等助老产品丰富多样,干净宽敞的老年大学教室一片欢声笑语,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康养娱”打造的全消费场景吸引着往来消费者……
退休老人漆仲全对手上的多功能拐杖爱不释手。“我老伴身体不太好,这个拐杖既可以照明,还有一键报警功能,非常适合她。”漆仲全说,趁着现在打八折只要百来块钱,非常实惠。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重庆60岁以上人口801万,占总人口比重达25.11%;其中超46.5%为70岁以下老年人口。“这些老年人受教育水平较高、健康状况较好,且财富储备相对充足、社会参与意愿强烈,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他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重庆重百九龙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国文说。
近年来,重庆抓住“银发机遇”,印发《重庆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工作实施方案》,从解难题、扩供给、育产业等方面,提出20项工作举措,大力培育银发经济。
在江北区五里店街道渝能阳光社区“享老驿站”内,71岁的蒲清蓉每天早上都会来这里享受理疗服务。“平时有个腰酸背痛就来社区做做按摩和艾灸,还有专业的中医定期来社区里义诊,有个小病在社区里就能解决。”蒲清蓉说。
“享老驿站”内,智能医养机器人、靶向理疗仪、智能艾灸床、红外按摩桶等医养设备一应俱全。
“我们与街道签订社区合伙人协议,将六大医养设备投入驿站,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高质量的助医助康服务。老人每月付一次费后可以无限次享受所有智能医养设备,目前社区内有140名老年人选择了这一服务。”重庆森顿社区养老服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负责人张森说。
“除了基础型及公益型养老服务,社区通过公办民营、政策支持的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提供更加普惠和优质的养老服务,打通社区养老最后一米。”渝能阳光社区书记肖和说。
目前,重庆已建成1695个老年食堂、963个街镇养老服务中心、1091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社区老年大学达918个。
瞄准银发群体“急难愁盼”,重庆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供给,壮大银发经济经营主体,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从事居家适老化产品研发销售的椿萱居适老重庆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门店内,公司总经理肖卓娅向记者介绍了一系列产品,“这款智能适老化橱柜可以根据需求自动升降,支持语音和手势控制;分体智能床垫可控制温度,调节不同部位的高度、角度,同时满足老两口不同需求。”
在当地民政部门支持下,重庆叁陆零福家科技有限公司在渝中区投用适老产品实景化体验式展厅。“老年用品最讲究适配,展厅配有持证的老人能力评估师,帮助老年人选择适合他们的用具。”公司总经理卿翔飞说,90%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目前已有家庭开始选择适老化相关辅具,未来这片市场将更广阔。
为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成为消费新增长点,今年以来,重庆出台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适老化产品可享受20%的补贴,单人最高不超过3000元。
“聚焦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将银发经济打造为‘朝阳产业’。”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明确的潜力产业,打造银发经济产业集群,促进养老、健康、家政、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创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