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3 20:10:11 股吧网页版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扑灭疫情!国家疾控局局长带队赴佛山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来佛山指导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

  据“佛山发布”消息,8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带队来佛山指导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孙阳,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参加活动。

  沈洪兵一行来到顺德区乐从镇平步社区、沙滘社区,实地了解灭蚊消杀、环境整治、宣传动员等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要求从严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风险点位消杀,全面铲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切实阻断病毒传播渠道。

  沈洪兵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进一步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扑灭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大局平安稳定。要强化区域联动和部门协同,盯紧蚊媒控制关键环节,开展多渠道监测预警,构建扁平高效的指挥管理体系,全市“一盘棋”推动各项防控工作落到实处。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开展科学灭蚊消杀,加强对基层一线防控工作的支持和指引,积极动员家家户户翻盆倒罐、清除积水,营造干净、清爽、整洁的生活环境。要落实新版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检验检测质控和门急诊管理,规范开展病例救治,全力防范重症和死亡。要强化宣传引导,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增强防护意识和能力,构筑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

  国家疾控局工作组成员,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同志,佛山市领导陈新文、文曦参加活动。

新闻多一点

基孔肯雅,到底是啥意思?

  夏日蚊虫增多,被蚊子咬后若出现高热、关节肿痛等症状,需警惕基孔肯雅热。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杜庆锋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教你认清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做好科学防护!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原来名字里面就有答案!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因病毒最早在非洲坦桑尼亚被发现而得名,在当地语言中,“基孔肯雅”意为“变得扭曲”或“弯腰驼背”,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这也反映了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就是关节疼痛致身体蜷曲

  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伊蚊叮咬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会在其体内繁殖2~10天。之后带毒伊蚊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就会造成病毒的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感染后有哪些典型症状?

  这三点要警惕!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表现较为明显,主要有三大特征:

  ·突发高烧:体温可高达39℃+,可能持续1-7天。部分患者会出现“双峰热”,即退烧后再次发热。

  ·出现皮疹:约80%的患者在发热后2-5天,面部、四肢甚至手掌脚底会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常伴有瘙痒。

  ·关节剧痛:这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常因关节肿胀、疼痛而行动受限。特别是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月。

  ·此外,还可能伴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

  高危人群如婴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可能会引发重症。

  和登革热分不清?

  关键看这两点!

  同样由蚊子传播,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很容易被混淆,但两者的核心区别很明显:

  登革热主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肌肉痛为主,常伴随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皮下瘀斑);而基孔肯雅热主要攻击成纤维细胞,以剧烈关节痛为典型表现,出血症状少见。

  专家特别提醒,如果不能明确区分就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可能会加重登革热患者的出血症状,加重基孔肯雅热患者的关节损伤。因此,当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皮疹等症状时,切勿自行用药。应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根据诊断结果接受针对性治疗。

  预防是关键!

  防蚊四招请收好

  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疫苗,防蚊灭蚊是阻断传播的核心手段:

  1. 清除积水: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如花盆托盘、空瓶等),杜绝蚊子滋生环境;

  2. 定期灭蚊:家中可使用蚊香、灭蚊剂等,降低蚊虫密度;

  3. 避开高峰:日出和日落前几小时是蚊虫活跃期,尽量减少前往蚊虫密集区域;

  4. 加强防护:使用驱蚊药、中药香囊等,外出时穿长袖衣裤,减少叮咬风险。

  别看蚊子小,“咬”出病来可不得了!夏日蚊虫多,牢记这些知识点,做好防蚊措施,才能安心度夏~

  赶紧把这些实用信息转发给家人朋友吧!

  来源:佛山发布、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