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这一顶层设计,吹响了“人工智能+”行动向深度应用、全面融合进军的号角,表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正从技术探索期迈入规模化落地的深水区。
此次审议通过的《意见》,精髓和重点在于“应用”二字,核心策略是牵住应用这个“牛鼻子”,让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方面,这是因为应用是检验技术的试金石和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如果不能解决真实问题,再先进的技术也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终将失去生命力。另一方面,这也是基于我国实际情况与优势作出的战略部署。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场景能催生数据积累,数据能反哺算法优化,算法优化能显著提升应用的效能与可靠性,从而形成自我增强的闭环。
展望未来,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向纵深演进,需要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全行业、全场景的应用,鼓励向制造、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传统领域渗透,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重大疾病防治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开发“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AI解决方案。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应探索AI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全流程、全链条融合,真正实现从“单点智能”向“系统智能”的跃升。此外,还需强化生态协同,夯实算力网络、数据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AI落地应用提供更强支撑。
推动人工智能化“盆景”为“风景”、化“亮点”为“底色”,要求我们超越对技术本身的迷恋,回归“技术为人服务、为发展赋能”的本质。相信只要牢牢牵住应用这个“牛鼻子”,通过海量、多元、真实的场景锤炼技术成熟度,依托庞大市场形成数据飞轮效应,利用完备产业链实现技术快速迭代与成本优化,我们将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走出一条以应用牵引创新、以规模驱动普惠的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