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基金匡恒:
构建稳定立体框架
发挥“固收+”多元策略优势
在当前环境下,“固收+”策略正在成为资管机构的重要发力点。如何构建攻防兼备的产品体系,成为资管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对此,财通基金固收投资部基金经理匡恒认为,不应把“固收+”简单理解为债券和股票的线性叠加,要回归资产配置的本质,从风险因子的识别与管理出发,构建具备韧性、弹性与可持续收益能力的多元化策略体系,为不同风险偏好客户提供契合其目标的“固收+”解决方案。
跳出线性思维锚定风险因子
今年以来,“固收+”产品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最根本的推动力量,是广谱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匡恒分析称,在低利率背景下,传统的纯债产品收益有限,在权益市场回暖推动叠加一定的投资者认知和信任基础,“固收+”在整体配置中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但是,过去一些‘固收+’策略表现不达预期,也暴露出市场对该策略理解的偏差。”匡恒认为,应从定价逻辑出发,识别并控制组合中暴露的风险敞口,这是该策略的核心。
这一投资理念与匡恒丰富的从业经历有关。他拥有超过13年的证券从业经验,先后在券商自营、券商资管及保险资管等领域,为不同属性资金进行研究和投资管理工作,对于纯债、股票、可转债等多资产投资有长期思考。
匡恒还观察到,如今投资者更加注重策略背后的“方法论”,对策略逻辑、风险控制与资产配置的匹配度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我们希望构建一个稳定、立体、多维的策略框架,力求覆盖客户不同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的‘固收+’产品体系。”他说。
多维度打造韧性投资组合
在实际操作中,匡恒围绕收益可持续、风险可控制这两个核心目标,力求在组合层面实现收益弹性与风险缓冲的平衡。
具体而言,他的策略思路有三个维度:
一是强调风险控制与波动管理。只要组合中配置了含权资产,就不可避免会受到市场波动影响,核心在于规避市场中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或突发事件。比如,通过合理配置债券久期、识别与无风险利率呈负相关的股票标的等方式,实现风险敞口的精准调节,从而提升组合的稳定性。
二是更注重进攻与价值挖掘。这类策略适用于风险偏好适中或偏积极的投资者,把握宏观趋势研判与资产错配带来的机会。当市场波动时,选择具备良好基本面、业绩稳定的标的,力争通过“折价买入+业绩增长”实现超额收益。
三是围绕波动阈值进行操作。比如,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组合,主要根据绝对波动阈值进行止盈止损操作;而对收益要求积极的组合,则综合考量绝对阈值、相对估值水平、企业基本面匹配度等多重因素。
重视可转债配置价值
展望未来,匡恒认为“固收+”市场扩容的趋势仍将持续。
“首先,无风险利率处于历史偏低位置,构成权益市场估值修复的良好基础;其次,政策支持下,科技板块成长空间打开,为企业基本面改善创造条件;最后,从长期来看,海外市场流动性逐渐宽松,也能为‘固收+’市场需求的持续性提供助力。”匡恒说。
具体到组合配置方面,他仍将重点关注权益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主要沿着周期和成长这两个低相关性的配置方向,根据宏观经济周期和产业趋势动态调整仓位配比。
此外,匡恒尤为重视可转债在“固收+”策略中的地位:“无论是在权益市场行情较好时展现的进攻性,还是在市场震荡阶段体现的防御性,可转债都能给予投资人不错的持有体验。”
匡恒表示,可转债是攻防兼备的重要工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发挥连接债市与股市的作用。除结构优势外,可转债的投资价值还取决于企业基本面、行业周期与存续周期。“可转债投资须依托对基本面的深度研究。我们着重筛选能获得行业贝塔和企业阿尔法加持的企业,同时会结合剩余期限、转股价值、转股溢价率等估值因子进行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