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代销谋变:
淡化“翻倍基” 看重长期回报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代销机构转型是大势所趋。一方面,预计基金评价和基金推荐中会赋予产品的波动率、持有期胜率、持有期收益、夏普比率等与持有体验相关指标更多权重;另一方面,“投”与“顾”有望并行,未来代销机构不仅要选出让基民赚钱的好基金,也要做好投后陪伴服务,推动以客户收益、客户体验为导向的“买方投顾”业务转型。
中国资产投资价值持续提升,公募基金业绩节节攀升。今年以来,多只“翻倍基”登上互联网基金代销平台的热搜榜。然而,在部分基民追逐业绩之际,基金代销机构的营销态度却较为“克制”。
近年来,多家主流互联网基金代销平台纷纷将长期盈利作为重要推荐方向,加强对“连续五年正收益”等基金的展示。业内人士认为,代销机构向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买方投顾”模式转型有望加快。
看重长期盈利能力
最近,一些“翻倍基”开始登上互联网基金代销平台的热搜榜。例如,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达112.7%的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式C份额近期登上了天天基金、同花顺等平台的相关榜单。不仅如此,同花顺的“基金加仓榜”上也出现了这类基金的身影。随着业绩攀升,“翻倍基”展现较强吸金能力。
不过,基金代销平台的推荐重点,却并未放在这类短期业绩亮眼的基金产品上。
以理财通为例,其首页靠前的展示位主要是个人持仓分析、年年超大盘基金榜等聚焦“长期盈利”的基金推荐。同时,在理财通主要的栏目分类中,除活期+、基金、黄金外,还有一个特殊栏目——“大家盈”。该栏目展示的基金中不少拥有上万个盈利用户,且栏目的首个细分类别,便是“连续5年正收益”的基金。
基金代销机构愈发“克制”
基金代销机构的销售行为愈发“克制”。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首发产品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定投业务规模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督促基金销售机构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保有投资者盈亏情况的考核权重。在公募改革的推动下,基金销售机构的转型开始提速。
“2020年至2021年,不少基民在权益市场处于高位时入场,整体持有收益表现欠佳。这与部分代销机构此前未能足够重视持有人体验的业务导向有一定关联,部分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信任度也有所下降。近年来,市场风格频繁切换,若投资者过于关注短期业绩,盲目买绩优基金,又容易出现‘被套’的情况。”利得研究院人士分析道,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代销机构愈发关注基金的胜率和持有体验,而非短期业绩。
该人士认为,基金代销机构的转型是大势所趋。一方面,预计基金评价和基金推荐中会赋予产品的波动率、持有期胜率、持有期收益、夏普比率等与持有体验相关指标更多权重;另一方面,“投”与“顾”有望并行,未来代销机构不仅要选出让基民赚钱的好基金,也要做好投后陪伴服务,推动以客户收益、客户体验为导向的“买方投顾”业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