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杭州市民孙鹏打算换一辆国产新能源汽车,逛了一圈后发现,过去高端进口车才有的空气悬架,如今竟成了多款国产车型的标配。“这车二十来万,怎么‘上得起’空气悬架?靠谱吗?”孙鹏的疑问道出了许多消费者的心声。空气悬架是什么?为何新能源汽车纷纷配置?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和企业。
紧急刹车时,降低车身向前的“冲劲”;高速转弯时,减少车身向外倾斜的“甩感”……汽车舒适性的提升,离不开空气悬架。“空气悬架是一种先进的汽车悬架系统,用空气弹簧代替了传统的金属弹簧,具有刚度可控、车身高度可调、噪声低等诸多优点。”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柯俊介绍,空气悬架在提高整车舒适性、通过性的同时,还能实现轻量化,一直受到高端车型青睐。
新能源汽车相较于油车,自重更大,传统金属弹簧会进一步增加车重,空气悬架能满足轻量化需求,电耗也能有所降低。
当前,汽车底盘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空气悬架的基础上增加电子控制系统,通过电子信号取代传统机械连接。“由此,实现制动、转向、驱动等功能的精准控制,以及底盘在垂直方向上的智能控制,让驾驶更舒适。”柯俊说。
空气悬架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逐渐走高,配套价格快速下降,这又是如何实现的?
走进位于浙江湖州南太湖新区的浙江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产品不断装配下线。
“我们坚持自主研发,在系统结构、控制原理等方面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研发出液压式主动悬架、主动横向稳定杆等创新产品,形成完整的空气悬架产品及服务体系,涉及汽车悬架系统各关键部件,空气悬架和电控悬架自主知识产权率达90%。”孔辉科技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许亦东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超8亿元,完成约20万台套供货。
“2021年,我们通过了某国产新能源汽车车型的盲评,在与国外知名空气悬架供应商的竞争中拿下了订单。”孔辉科技空簧事业部负责人刘浩认为,在质量过硬的前提下,能够为不同车企的不同车型提供定制化的空气悬架解决方案,是国产空气悬架的优势所在。此外,刘浩介绍:“同样性能的空气悬架,国外知名品牌的成本在1万元左右,而我们的产品大概4000到6000元;针对新车型的研发周期,国外供应商至少需要18至20个月,我们只需13个月左右。而且我们的工厂就在国内,运费更低,运输时间也大幅缩短。”
“国内相关企业研发实力大幅提升,空气悬架关键技术已基本实现自主可控,打破国外垄断。”在柯俊看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给空气悬架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机遇;而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竞争愈加激烈,具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研发团队与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则是国产供应商的优势。
“这是互相成就的过程,国产汽车品牌肯给我们‘门票’,让我们得以验证多年的技术积累;我们创新产品、提供高效服务,也有助于国产汽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刘浩说,深度合作之下,双方实现了共同成长。
国产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协同创新,让消费者得实惠。“从已确定和在洽谈的合作项目看,15万元左右的车型也在考虑装配空气悬架,我们在做更多定制化方案。”刘浩说,“国际头部汽车品牌也主动寻求合作,未来,国外的汽车将装上中国产的空气悬架。”刘浩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