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4 16:53:20 股吧网页版
向“新”求变 借“智”跃升——来自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的观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松花江畔,绿意蓬勃;太阳岛上,“新”潮涌动。

  8月2日至4日,以“新质生产力:新智造新消费新生态”为主题的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在哈尔滨举行。作为兼具思想价值、科技价值和产业价值的全国性对话交流活动,年会吸引来自政商学研企等领域的嘉宾共赴“冰城”,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激荡新智慧、注入新动能。

  智造新趋势:科技创新催生更多可能

  失去手臂的残障人士也能重新弹奏钢琴?随着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发展,在过去看来难以做到的事情,已逐步成为现实。

  脑机接口技术已有百年发展历史,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脑机接口列入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在8月3日举办的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主论坛上,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韩璧丞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应用场景。

  作为国内首个脑机接口领域独角兽企业,强脑科技致力于脑机接口技术突破,通过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信号传送通路、实现信息交换,为残疾人康复、孤独症等脑疾病治疗等提供解决方案,未来将在干预和治疗失眠、阿尔兹海默症等方面发挥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我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机器人收到指令后,可自主移动至准确位置,在摆满不同商品的货架上精准拿取货品……这是在“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创新与产业落地”论坛上,银河通用首席战略官赵于莉讲解的Galbot机器人“值守”无人商超的案例。

  “发展人工智能,数据是重中之重,而我们在数据领域实现了突破。”赵于莉说,得益于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进步,人形机器人已在多个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

  “人工智能正在经历从大模型向智能体的演进。”在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兵看来,智能体具备自我学习和行动能力,能够与外部世界交互,形成完整的闭环,这将极大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规模化应用。

  从“一勺盐”到“一座电站”,从传承千年传统到老产业焕发新生机……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说,通过推广低钠盐、综合利用盐穴资源等一系列新举措,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打开新思路。

  长期以来,采盐后形成的地下矿洞——盐穴,通常被视为废弃资源。2022年5月,中盐集团与中国华能、清华大学等机构合作,共同建立的世界首座非补燃式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三年来累计调峰电量达3.82亿度。前不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开启了盐穴储氢的深度研究新阶段。

  作为我国盐行业的唯一中央企业,中盐集团自1950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我国盐行业健康发展。“中盐集团的实践证明,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驱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李耀强说。

  消费新趋势:从“买产品”到“为情绪付费”

  在科技与消费深度融合的浪潮下,一系列前沿技术不仅为企业提供数智赋能,也深刻改变着消费市场的格局。

  “新型服务业电商是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融合的产物。”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项煌妹观察到,当前即时经济加速崛起,以“线上下单+分钟级配送”为核心,青年群体是其核心驱动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也在加速,平台经济成为释放内需潜力的关键动能,“指尖下单、分钟响应”成为消费新现象。

  这种变化在消费理念上体现得同样明显。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2日发布《循环经济背景下的消费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租赁经济交易规模突破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服务用户超7.5亿人次,数智平台交易额占比达65%。

  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和互联网监管研究部主任李桐指出,在“双碳”目标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特别是年轻群体的消费观念,正从“占有”向“使用”转变。与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高度契合的消费租赁模式,正迎来高速发展。

  消费习惯的转变,也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在文旅产业,锦上添花文旅集团总裁张伟分享说,面对“周末去哪儿玩”这一普遍需求,集团通过将各种文旅元素“打包”创新,如大宋不夜城、青岛明月山海间等,成功吸引中外游客,还提升了复购率,解决了传统文旅“一辈子只来一次”的痛点。

  在携程集团副总裁秦静看来,当下的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这为文旅行业带来了重要启示:应在稀缺性的场景中为用户创造高浓度情感体验。例如,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提炼出“非来不可”的独特价值;利用AI、AR等轻量化技术,将单一体验升级为虚实共生的互动式体验,并借助社交媒体的裂变效应,从情感层面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消费在变,金融服务也随之创新。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平台金融发展中心副总经理李一旗说,截至今年6月底,工商银行的手机银行已服务超过6亿个人客户和1700万企业客户。为响应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号召,工商银行持续推进数字金融建设。

  他举例说,在文旅消费领域,工商银行打造了“工银智慧文旅平台”,并与多地合作共建智慧景区项目,有力助推了文旅和节庆消费的增长。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工商银行率先推出手机银行“幸福生活版”,聚合医保码、乘车码等高频场景,极大地便利了用户。

  与会人士认为,在政策加持、技术深度融合的推动下,这些创新不仅重塑了消费体验与市场格局,更成为激活内需潜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核心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了澎湃的新动能。

  生态新变革:厚植新质生产力沃土

  科技创新,被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新制造”的代表,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杭州六小龙”之一,公司副总经理王启舟说,具身智能机器人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中国的相关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冷劲松说,一些能自主感知、驱动、变形和修复的智能材料,正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工业制造乃至日常消费领域提供重要物质基础,预示着一个“万物皆可变形”时代的到来。

  新生态的构建离不开产业间的交叉融合。“推动智能制造迈向新高度,必须实现工业软件与硬件制造的深度绑定。”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施水才说,通过AI大模型与数字孪生的结合,拓展工业元宇宙场景等,可以有效破解数实融合面临的难题。

  “如同地面交通缺乏高速公路、加油站、停车场便无法发展一样,低空经济也离不开基础设施。”谈及在哈尔滨发展低空经济的实践,联合飞机集团董事长田刚印说,黑龙江在人才、工业基础和应用场景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低空经济新生态的形成提供了沃土。

  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新生态需要各种要素的协同发力,为新生态提供催化剂。正如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尚希所言,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是科技上的突破,更包括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说,在金融领域,可通过改革国资考核机制、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资本投向高风险、长周期的科技创新领域,还可利用金融科技对企业精准画像,提高投资效率、降低投资风险。

  当前,由各界共同构建、多要素协同驱动、充满活力的新质生产力生态圈得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点赞”。新加坡智象集团主席高群耀说,中国企业从“跟着跑”向“定规矩”转变,其独特之处在于创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以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泰豪集团董事会主席黄代放说,泰豪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驱动,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发挥大型企业办学优势,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实践联动、科研与服务融合,“教育跟着产业走,人才围着创新转”的模式,为重点产业领域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

  黄代放透露,泰豪集团紧随东北振兴战略,正在哈尔滨、沈阳、长春投资建设产业园,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

  向“新”求变,借“智”跃升。从前沿科技到宏观经济,从区域发展到产业升级,一个以创新为核心,深度融合科技、产业、消费、金融与区域特色的新生态,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生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