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4 21:47:01 股吧网页版
【财经分析】利率债将迎“税改分水岭” 新老券双轨定价会带来哪些变化?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8月4日电(王菁)一则公告宣布结束利率债免税时代,债券市场税制公平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政策采用“新老划断”设计——存量债券继续免税直至到期,新发债券则严格恢复征税。

  新华财经获悉,近几日以来,债券交易员们紧急召开电话会议,金融机构投资部门连夜测算税负影响。一位券商固收负责人感叹:“免税红利期结束了,债市‘游戏规则’要变了。”尤其是新老债券定价分化的局面,使得免税老券一夜之间成为稀缺资源。

  目前,业内普遍认同新政背后是财政可持续性的深谋远虑,并对于后续新老券利差走阔的预期较为一致。然而,收益率究竟是“老券打开下行空间”还是“新券承担上行压力”,市场对于两者哪方占据主导的讨论扔各执一词。在此情形下,机构认为本周成为存量债券的抢筹窗口期,后续需要挖掘利率债一二级市场套利机会,同时关注跨市场、期限券等多品种间的联动效应。

  新老迎划断定价逻辑分化或产生交易机会

  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的公告》称,自2025年8月8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对在该日期之前已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包含在2025年8月8日之后续发行的部分)的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

  直观来看,免税老券的稀缺性溢价急速释放,而新发债券需提高票面利率补偿税收成本。8月4日,债券期现券整体“先强后弱”,午后更是走出“摇摆”态势,具体来看,相同期限的利率债,老券表现好于新券,国债期货相同期限不同交割月份的合约表现分化明显,远月合约表现更弱。

59c81f25671049b5971bc449dd42f703.png

  不少机构对新华财经指出,近期尤其是8月8日前,可以重点配置免税老券,尤其是长久期国债和地方债,获取稀缺性溢价;也有机构建议关注可比信用债的隐藏价值,例如采取“3年以内城投债多下沉挖掘,5年期优质区域拉久期”等策略,后续则可以聚焦利率债灵活交易,尤其是一二级套利机会。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对新华财经表示,“短期影响主要在于债券比价的变化。对于国债、地方债、金融债的老券,二级市场收券需求增加,从而带动收益率下行,信用债及同业存单相对比价也有望提升。”

  长期来看,考虑国债续发规则,需要关注政策陆续推进过程中的发债时点。周冠南解释称,下一次关键期限国债新券一级市场发行时,或能够更好的反应市场机构对于政策的定价,一级发行利率或相对二级市场价格上行,对当期市场情绪造成影响,也可能导致当期交易换券策略失效。同时,再一次新发时,由于老券会更多被配置型机构持有,且新券和次新券均实施新的增值税征收规则,预计定价及换券会恢复市场规律。

ed6a54b71d6b4da690b34c9aff572726.png
3cd9e40f2fd441b1bcc207873c27c66f.png

  简而言之,这种政策实施方案将催生出独特的双轨制定价模式。方正证券研报指出,新老券利差可能持续扩大,“多老券空新券”将成为主流交易策略。国泰海通证券测算显示,当前10年期国债票息约1.7%,恢复征税后新券票息需提升约10-11BPs才能维持税后收益不变。

  招商证券固收分析师张伟则提及,“实际上,机构持有债券未必持有至到期,而是为了获取资本利得,资本利得原先已经需要缴纳增值税,因此实际影响可能小于一般来讲的测算。由于只影响增量,不影响存量,因此在落地初期主要影响新老券利差。”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对新华财经表示,本轮债券利息税收调整,可能是财政增收的一种尝试,未来市场需要适应新老券定价之间的税收利差,不过新老利差可能与“国债-国开”利差变化相似。

  “新老券或逐渐划分为两个板块,趋势上或有联动,但利率中枢或相对独立,老券大概率也不会因为新券的高利率而出现大幅波动。”刘郁进一步预计称,随着市场交易情绪而波动,情绪浓时,利差也有可能压缩至零。

  此外,衍生品也显示出类似交投局面。国债期货4日早间大幅高开后下午震荡走弱,收盘表现分化,30年期主力合约涨0.08%,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2%,5年期主力合约跌0.01%,2年期主力合约持平。不同交割月份的合约表现分化,以10年期国债期货为例,10年期国债期货T2509合约涨0.02%,T2512合约跌0.17%,T2603合约跌0.34%。

045363bc3e1542ffafc4aa6cbd3549c2.png

  中信期货研究所固定收益组资深研究员程小庆对新华财经表示,对于国债期货来说,目前最便宜可交割券(The Cheapest To Deliver,CTD)大多在老券上,确定性比较高以及可能比较早切到新券上的是2603合约,需要关注TS2603和T2603的CTD切换问题,另外T2512受利差因素影响也可能较早切换到新券上。

  “在现券‘抢老券’背景下,国债期货或不一定完全跟随,以及远月尤其是2603合约可能整体表现偏弱。”在程小庆看来,增值税调整对国债期货CTD的影响可能体现在增加了远月合约CTD切换的可能性,进而提升国债期货交割期权价值,对应国债期货基差可能会有所走阔,跨期价差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带动。

  投资再平衡债市资金流向或面临跨资产重构

  除了最直接的新老券交易分化以外,由于税负调整对不同类型投资机构的影响各异,这或进一步分化相关渠道的资金流向。

  “机构税负冰火两重天,外资和公募基金‘意外’获得相对优势。”据一位券商固收投资部门负责人分析,不同投资主体面临差异化的实际税率,其中银行、保险、券商自营适用6%标准税率,税后收益显著缩水;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适用3%简易征收率,税负冲击减半;外资机构2025年底前或继续享受免税待遇;小规模纳税人仍可免税。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对新华财经表示,“重仓利率债的自营机构适用6%的税率,由此带来利息收入的下行压力,这时候需要这些机构更审慎地做出投资决策,特别是谨慎对待当前股债跷跷板凸显的现象,在利率债、信用债以及股票等资产类型之间,做好配置决策。”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银行自营资金借道公募基金进入债市,债券ETF有望迎来增量资金。”前述负责人补充道。

  此外,“资金迁徙”之下还可能触发跨资产联动效应。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揭示了更深层影响:债券税后收益下降或将驱动券商自营增配高股息股票。截至2024年末,42家上市券商“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头部机构单家规模就可以超900亿元。

  方正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清荷对新华财经表示,利率债利息税负增加还可能改变其与传统信用债的比价关系。机构通过资管产品配置应税债券可降低税务成本,相关产品需求有所上升;金融债供给节奏或相应调整。部分资金可能流向同业存单、信用债、REITs、权益等资产类别,跨境利差变动亦带来策略调整空间。

  “商业银行或探索通过资管产品架构优化税务管理,并调整持有至到期资产比例,负债端或通过发行市场欢迎的同业存单减缓承压。后续央行或补充流动性配合此财政政策,稳定收益率上行速度。”李清荷补充道。

  总体来看,新政背后是财政可持续性的深谋远虑。在债券市场发展初期,由于市场容量较小,可能会存在发飞、延期、甚至流标的情况,因此考虑到配合财政和金融做支持,我国对相关品种免征利息部分的增值税。但伴随着我国债券市场持续发展壮大,债券发行和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此前出台的相关债券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目标已经实现,有必要审时度势对政策进行调整优化。

  “债券市场税改分水岭已经到来。”一位财政研究专家对新华财经表示,“当数十万亿元年发行规模的债券市场走向成熟,税收优惠退出是必然选择。” 市场在适应新规则的同时,也见证着中国资本市场税制公平化的重要一步。债市定价逻辑终将回归基本面,而这场由税收政策引发的资金迁徙,可能成为债市投资再平衡的历史转折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