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4日讯(记者张洋洋)今日,上海发布《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一共三个方面、九条内容,着眼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创新策源功能,旨在从财政补助、经费配套、税收优惠等方面强化基础研究保障,提高企业和社会力量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动力和积极性,为增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提供坚实支撑。
▍最高财政补助1000万元
基础研究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曾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从国际情况来看,主要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研究资金渠道更为多元,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从上海情况来看,企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比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为激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若干措施》明确,基础研究投入达到或超过1亿元/年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财政补助1000万元;5000万元至1亿元(不含)/年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财政补助500万元;1000万元至5000万元(不含)/年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财政补助200万元。
企业设立公益基金,也是投入基础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企业设立或捐赠基础研究公益基金,对企业、社会力量设立的基础研究公益基金会在沪支持的基础研究项目,按照基金会投入的50%给予共同支持。
▍国资基金会也来了
为引导企业提升科技创新0-1阶段布局、孵化能力,打破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隔阂,加强前沿技术、高风险项目多路径探索,加大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上海国资方面也在行动。
据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副主任陈东介绍,市国资委也已筹建成立了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启源创新策源基金会)。该基金会作为全国国资首个基础研究公益基金会,由上海市国资委作为业务主管单位,16家市属国企共同捐赠发起,专门资助基础性、前瞻性、颠覆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相关转化,重点支持青年人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和概念验证。
启源创新策源基金会重点聚焦四方面:一是攻坚“卡脖子”,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重点支持芯片、通用大模型等领域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创新项目。
二是探索“无人区”,聚焦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脑科学等前沿基础学科、交叉融合领域,支持一批创新性强、争议大、风险高、无共识项目。
三是贯通“转化链”,链接创新场景、孵化器、产业基金等各类资源,汇聚科学家、新型研发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力量,打通“实验室”到“产业端”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培育“生力军”,重点支持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强化对青年人才的早期资助,用公益力量为科技人才“托底”。
陈东表示,未来,基金会将通过产学研联动、跨资源整合、揭榜挂帅等方式,将企业的“创新痛点”转化为“资助清单”、“公益投入”转化为“产业价值”、“单点突破”转化为“生态共建”。
▍“探索者计划”吸纳更多市场主体投入
为了更好配合《若干措施》的实施,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科委)组织实施的《上海市基础研究“探索者计划”管理办法》作为配套政策也在今天同步发布,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纳更多科技领军企业加入。
2021年,市科委探索设立了基础研究“探索者计划”,主要目的就是积极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把产业界面对的工程需求、工程难题向基础科学问题转化,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学界寻求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需求与基础研究融通。
“探索者计划”经费由财政经费、联合出资方出资组成,主要用于资助“探索者计划”项目的支出。目前,该计划合作企业已从最初的2家拓展到22家,覆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信息、航空、先进材料等多个领域。
上海核工院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是“探索者计划”首批合作企业,作为本市科技服务业营收排名前三的企业,该研究设计院研发投入持续增高。近三年来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总投入的比例稳定保持在20%以上,去年8.2亿元的研发经费中,基础研究投入达到1.8亿元。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等媒体采访时,公司董事长颜岩表示,在建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三代核电技术型号“国和一号”时,与上海大学等沪上科研单位共建“核电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这一平台,深度融合基础研究与工程需求,解决核电材料领域最前沿、最紧迫的科学问题,进而提升核能领域原始创新能力。
通过“探索者计划”,企业聚焦研发关键问题,并提出需求,引导上海本地优秀科研团队开展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需求牵引、企业主导、协同攻关”这一模式让企业需求和高校科研“双向奔赴、互相成就”,有效促进了地方科研优势向服务国家战略的转化。
据市科委副主任屈炜介绍,通过财政补助、经费配套、税收优惠等方面强化基础研究保障,向企业“授之以鱼”。
与此同时,也通过赋予企业更大的基础研究决策权、支持企业使用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支持企业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举措,进一步向企业“授之以渔”,鼓励企业立足长远、心无旁骛投身创新创业,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