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于2023年的IOAI(即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首次落地中国,和传统学术竞赛不同,IOAI强调技术在现实问题中的应用,聚焦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等核心领域,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奥林匹克体系。8月4日,IOAI“未来工厂”团队挑战赛进入第一阶段——仿真开发阶段,来自全球63个国家的80支队伍的选手通过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通用”)提供的仿真工厂环境进行任务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等全流程开发,这让IOAI成为全球首次引入机器人真机实践的国际人工智能赛事。
8月4日,13:00—18:00,北京市十一学校进入IOAI时间,远翥楼2到6楼的各个教室、办公室里,80支参赛队伍基于银河通用统一提供的专业机器人接口与仿真系统进行仿真开发,这是IOAI“未来工厂”团队挑战赛的第一个阶段。按照赛程,8月6日,挑战赛将进入实机验证阶段,排名前十的队伍将把优化后的代码部署至Galbot机器人,在还原工业现场的环境中完成操作任务。
IOAI于2023年创办,是覆盖85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赛事网络。本次赛事首创高中生实机部署挑战,要求青少年将AI算法迁移到机器人完成真实任务,考验算法能力与动手实践,通过团队协作全流程工程实践,从编程到现场调试,且任务均源自真实工厂需求,旨在培养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赛场一楼,银河通用开设了一间智慧商超,由人形机器人自主运营,购买者只需通过平板电脑选择所需商品,扫码下单,机器人Galbot就能够自主完成任务解析、路径规划、物品抓取与配送,全流程无需人工干预。
现场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仿真开发阶段的考题与机器人在商超展示的能力类似,要求选手在高度还原的仿真工厂环境中,让机器人实现操作、自主移动等任务,团队成员需完成从任务分析、算法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开发。
北京商报记者在比赛现场发现,已有多台银河通用Galbot G1出现在赛场。Galbot G1是银河通用自主研发的具身大模型机器人,是一款轮式、双臂、身体可折叠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73米,具有更高稳定性和运动效率的折叠腿,配以360° 全向移动轮式底盘,向上摸高能及2.4米,俯身可触地面。
银河通用成立于2023年5月,是具身多模态大模型通用机器人企业,机器人产品已在商业、工业、医疗等场景中应用,也是本届IOAI团队挑战赛的独家技术支持方,提供从仿真环境到真实环境的全流程竞赛平台。此外,银河通用还受国际赛事组委会邀请,参与出题与评测标准设计,为赛事带来具身智能工程实践体系。
“银河通用支持学术竞赛并不意外,这家公司本身的学术风格就很明显,创始人有高校背景,公司与高校成立了联合实验室,”比达分析师李锦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国内具身智能另类‘出海’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