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李德尚玉实习生王怡茵北京报道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一、碳中和政策
1、上半年绿证交易翻倍
7月31日,针对今年上半年中国绿证的发展情况,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绿证市场呈现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绿证市场供给充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计核发绿证13.71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9.58亿个,同比增长1.49倍,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绿证核发数量均超过1亿个。
二是交易规模实现翻倍。今年上半年,全国共计交易绿证3.48亿个,同比增长1.18倍,其中单独交易绿证2.42亿个、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绿证1.07亿个。
三是交易价格逐步回归合理。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绿证市场建设不断提速,绿证市场活力不断激发,特别是国际可再生能源电力自愿消费倡议组织(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推动各方对绿证需求快速增长,绿证价格稳步回升,2025年绿证上半年均价5元/个,6月份均价达到6.5元/个,较今年最低价增长4.4倍,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环境价值逐步回归合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证量价齐升,RE100国际认可加速绿电价值回归,印证市场机制正在走向成熟。未来仍需要防范价格炒作,稳定市场发展。
2、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全球占比超40%
7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召开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会上表示,近期组织编制《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报告》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从政策体系、装机规模、应用场景、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标准体系等方面,系统总结2024年国内外新型储能发展情况。二是从科学谋划发展、健全市场机制、加大技术攻关、促进作用发挥和巩固产业优势等方面提出2025年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展望。三是系统梳理2021-2024年新型储能主要政策、技术创新和示范工程等大事记情况。
总体来看,“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政策的“四梁八柱”初步构建,新型储能产业稳步发展。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已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涵盖全球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作用日益凸显。《报告》发布有助于加强行业发展引导,服务“双碳”战略实施,要避免重规模轻效益,警惕低效产能过剩风险。
3、“少打扰”≠“松监管”,生态环境执法新规新节奏
7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司长裴晓菲就近日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做出进一步解释。《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减轻企业负担。在新闻发布会上,裴晓菲就如何平衡“有效执法监管”与“减少对企业干扰”等问题作出回应。
裴晓菲指出,生态环境行政检查既关乎督促企业达标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也对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意义重大。《通知》核心在于统筹行政检查,推动不同检查事项 “应合尽合”、跨部门检查“能联尽联”,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切实为企业减负,其关键是做到“日常检查有计划,个案检查有线索,专项检查有报批”。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通知》以“计划检查+线索个案”机制平衡监管矛盾,直击生态环境检查痛点。但“减少干扰”不等于降低标准,需警惕地方执行弱化监管力度,需要建立企业自律与精准执法的长效闭环。
二、地方动态
1、北京朝阳:打造“一微克”绿色街区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参观了北京市朝阳区蓝色港湾“一微克”街区建设。2024年,朝阳区创建了首批“一微克示范街区”:潮流商圈麦子店蓝色港湾、时尚地标三里屯太古里、亚运村北投奥园1314、居民社区小关惠新街区。其中,三里屯太古里北区商场项目是全市首个应用“光储直柔”技术的街区,覆盖15号楼及红馆两栋独立楼宇,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该技术通过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直流电网的结合,让能源使用更高效、更环保。目前,三里屯太古里商场屋顶安装了100多块轻质柔性光伏板,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直接为商户的照明、空调等设备供电,避免了交直流多次转换带来的能量损耗,光伏自用率可达100%,能源效率提升了5%—1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光储直柔”技术落地商业区实现光伏100%自用,提升能源效率5%-10%,为城市分布式能源应用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样本,推动生态投入转化为“美丽经济”。
三、企业实践
1、北京绿色交易所王乃祥:CCER累计成交超2亿元
7月29日,在北京绿色交易所2025年参与人大会上,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截至2025年7月28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2398985吨,累计成交额202546331.67元。市场规模稳步攀升。
面向未来,北京绿色交易所确立“一主五专两化”发展策略。王乃祥介绍,将坚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主业,落实生态环境部各类管理要求,持续支撑市场稳定高效运行;同时拓展北京地方碳市场交易服务、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服务、绿色技术交易服务、ESG综合服务、绿色债券发行与交易服务等五类绿色交易专业服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自愿碳市场平稳运行半年累计成交近24万吨,市场发展向好。未来北京绿色交易所将拓展绿色债券等五类服务,探索碳市场与多元绿色金融工具协同模式,有助于自愿碳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2、国内首座180℃高温热泵实验室的启动
7月30日,上海诺通科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通科技”)在山东济南力诺智慧园举行了国内首座180℃高温热泵实验室的启航仪式。该实验室实现了从空气源热泵机组到余热源热泵机组多种工况下的全面测试。
在启航仪式上,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委会副秘书长许海生指出,诺通实验室填补了国内在超高温热泵系统研发领域的空白,为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实验室的建立打通了“研发-应用-产业化”的全链条,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产业升级。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张林表示,实验室的建成是济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区政府将从政策支持、资源对接、成果转化三方面全力护航实验室发展,助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生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国内首座超高温热泵实验室填补技术空白,推动热泵产业化。未来实验室成果还需经受实践场景验证,助力工业脱碳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