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发布会上,上海海关“首创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便利通关’改革试点”以及“集团式、产业链供应链式海关AEO信用培育认证”在440余个征集案例中脱颖而出,分别获评“十佳创新实践案例”和“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一、首创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便利通关”改革试点(获评“十佳创新实践案例”)
血液等人体组织、病原微生物、生物制品等特殊物品是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中的关键物料。上海海关会同浦东新区政府在全国首创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境联合监管机制,多部门参与并分别负责进境特殊物品在科研、生产、储存、运输、口岸进境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形成特殊物品进出境全流程管理创新模式。
在2020年首批张江科学城2家试点企业的基础上,2023年进一步扩大至浦东全区。截至2025年6月,已累计完成16家企业27批次特殊物品进出境风险评估和通关审核。作为首批联合监管机制试点企业,西门子实验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进出口经理葛晓俊表示:“纳入试点后极大提升了公司研发和生产用高风险特殊物品通关效率,跑出进口诊断试剂国产化‘加速度’。”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特殊物品进出境联合监管机制将惠及更多生物医药企业,为跨境研发提速赋能。
二、集团式、产业链供应链式海关AEO信用培育认证(获评“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集团式、产业链供应链式海关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信用培育认证是上海海关主动适配企业管理模式和需求,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的创新举措。
该模式对具有集团式(集约化)管理性质的企业组团集约开展AEO认证培育和实地认证,有效实现减员提速降本增效。国药集团是上海首组适用集团式培育认证模式通过AEO认证的生物医药企业。“本以为两家企业需两次准备认证材料,过程繁琐、耗时较长,结果上海海关采用的集团式培育认证模式,对我们两家企业‘打包’开展培育认证,减少了我们至少30%人力成本和50%认证时间。”国药(上海)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供应链)法定代表人杨帆表示。上海海关企业管理处企业协调科科长余维卿介绍说,“国药供应链和国药控股分销中心有限公司共用人事、财务、信息、安保等制度,具备集团一体化管理体系优势,由此,我们对其适用集团式培育认证模式,整个培育认证环节也节约海关人力三分之一,减少实地认证次数约30%。”杨帆介绍:“AEO企业不仅享受海关企业协调员提供全天候‘一对一’精准高效专业服务,帮助协调解决跨关区业务诉求,还能享受优先办理手续、减少监管频次、缩短办理时间等便利措施,提升通关效率、节约通关成本。现在,国药拿着AEO 这张‘绿色通行证’,进口订单量同比上涨约16%,在上海关区进口额同比增长约6% ,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不断扩充贸易伙伴。”
截至目前,上海海关已完成巴斯夫、曼胡默尔、中芯国际等9组(23家)企业集团式认证;另有英特尔、索尼、广达、外高桥营运中心、畅联等近30家企业正在开展集团式培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