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陈雨康
上海在7月下旬发放了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标志着当地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迈入常态化、规模化新阶段。小马智行宣布,8月1日起联合锦江出租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和花木两大区域落地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运营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早7:30至晚9:30——这意味着,上海市区范围内首次出现完全无人驾驶的Robotaxi。
8月4日,记者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全流程体验了小马智行Robotaxi。该款Robotaxi的使用类似网约车,上车后通过语音和屏幕向乘客传达信息。车辆全程自主操控,遇红灯提前缓刹,流畅避让行人和来往车辆,转向时匀速丝滑,如同老司机般稳健自然。
8月4日下午,证券时报记者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上海科技馆南侧道路的“锦绣路世纪大道(上海科技馆)”公交站,用小马智行APP呼叫了一辆三座SUV的Robotaxi,行程终点为浦东新区人民政府3号门。约5分钟后,APP显示有车接单。
片刻后,印有小马智行和锦江出租logo,以及“无人驾驶测试”字样的白色SUV抵达上车点。透过车窗可以清晰看到,驾驶位空无一人,副驾驶位置上放置了一个显眼的玩偶作为标识。
在APP上点击解锁后,记者打开右后侧车门上车。尽管当天烈日炎炎,车内却十分凉爽,后座屏幕上显示发车前的两项必要条件:车门关闭和系好安全带。在车门和安全带图标由红变绿后,屏幕再次弹出安全须知,乘客需在阅读后点击已阅按钮。随后,“开始行程”按钮被激活。
记者点击“开始行程”按钮后,车辆转向灯亮起,方向盘开始自动转动,车辆平稳地驶离站点,汇入主路。
这段约1.3公里的行程要经历5个路口和1次掉头。记者体验发现,该辆Robotaxi总体上以匀速行驶。当前方路况良好时,它会逐渐加速;若前方有车辆压线行驶时,它能迅速做出反应,提前减速并调整行驶角度,整个过程较为平稳,没有明显的顿挫感。在经过十字路口,该辆Robotaxi会提前减速,左转时也一气呵成。
小马智行公关负责人戴敦峰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款运营车是雷克萨斯RX,搭载了小马智行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融合了7个摄像头、4个激光雷达和4个毫米波雷达,能够实现车周200米全域视野,保障行车安全。
“小马智行通过基于强化学习范式的世界模型(PonyWorld),打造适用于各类车型及应用场景的虚拟司机(Virtual Driver),已实现50万小时全场景、全天候、全无人驾驶运营。世界模型每周可生成100亿英里的测试数据,帮助虚拟司机自我演进和模型训练,实现超过人类驾驶10倍的安全性表现。”戴敦峰表示,小马智行在全球已累积了超过500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路测里程,在包括极端天气、复杂路况在内的各类场景中,充分验证了技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程末尾掉头时,该辆Robotaxi反应略慢。周围经过的车辆主动让出道路时,它再三“确认”安全后徐徐掉头。
接近终点前,后座屏幕及语音播报提示“车辆停靠中,请勿打开车门”,并展示右侧实时影像。完成此次行程后,该辆Robotaxi缓缓驶离,APP显示总费用14元,优惠2.6元后实付11.4元。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Robotaxi作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核心场景,正迎来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式增长。据测算,中国市场规模有望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60%,车队规模将突破190万辆,覆盖主要一线城市。政策层面,中国通过发放超1.6万张测试牌照、开放3.2万公里测试道路,并开展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为Robotaxi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持。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的正式落地,将进一步推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我国在全球自动驾驶商业化竞赛中又迈出了积极一步。
安永大中华区人工智能与数据咨询服务联席主管合伙人陈剑光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驾驶、智能物流预计在未来5—10年内进入大规模落地阶段,这可能会对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车企需将自动驾驶系统深度融入车辆制造,平衡性能与成本。此外,要避免单打独斗,车企需与自动驾驶企业、出行平台建立合作生态。”陈礼腾说,从更高的维度上看,自动驾驶事故责任界定有待法律明确,保险体系尚处早期。车路协同、高精地图更新等基础设施也有赖政府与企业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