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量化基金有所回暖。不过,鉴于2023年量化发行热和小微盘股“狂欢”后,2024年初市场风格切换下相关产品业绩出现大幅回撤,如今的量化基金态度谨慎,用限购、风控前置等措施向市场传递“冷思考”
除强化风格暴露管理和投资者引导外,再次迎来规模增长的量化基金,还积极拥抱AI,用AI赋能风控和超额收益多元化,以积蓄长期发展的力量
◎记者马嘉悦朱妍
今年以来,量化策略表现亮眼。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今年以来公募量化基金新发规模与数量分别约为去年同期的3倍与2倍,二季度末公募量化基金总规模突破7700亿元。与此同时,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百亿级量化私募数量已超40家,相较一季度末显著扩容,且历史上首次超过主观百亿级私募数量。
“在小微盘股的强劲走势下,量化产品吸金又吸睛。”一位渠道人士说。
不过,与以往相比,今年以来量化策略基金更为稳健——多只公募量化基金开始限购,量化私募在风格暴露上也愈发收敛,那些单纯依靠押注风格的量化管理人逐渐“泯然众人矣”。与此同时,AI正渗透到量化投资的各个环节,AI“人才之战”愈演愈烈。
量化基金表现亮眼
今年以来,公募量化基金的业绩和规模都不乏亮点。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今年以来公募量化基金的平均收益超10%,多只绩优产品净值涨逾20%。其中,诺安多策略混合A净值涨幅接近55%,中加专精特新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式A涨47%,东吴智慧医疗量化混合A、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等也涨逾40%。
亮眼的业绩吸引资金涌入。截至今年6月末,公募量化基金合计规模攀升至7774亿元,且今年以来呈逐季增长态势。
绩优产品的吸金力较强,截至6月末,诺安多策略混合规模接近25亿元,是去年末的近5倍;国金量化多因子股票6月末规模达43亿元,较去年末增长33%,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创金合信北证50成份指增、博道成长智航股票等也显著增长。
越来越多公募基金公司加紧布局量化新发市场。截至8月4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公募量化基金数量达233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较去年同期的109只增长114%;发行规模更是突破550亿元,接近去年同期的3倍。
量化私募行业也颇为“热闹”。
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百亿级量化私募数量达44家,而在今年一季度末,百亿级量化私募数量还仅为33家。
与此同时,量化私募发行愈发火热。据统计,7月新备案量化私募产品620只,环比增长19%,占当月新备案私募产品总量的47.77%。拉长时间来看,今年以来新备案量化私募产品达3081只,同比增幅达77.68%,在新备案私募产品总量中的占比为45.58%。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产品尤其是指增和量化选股策略,在券商渠道很好卖,近期就有头部量化私募完成发行,客户认购踊跃。”一位券商人士表示,自二季度量化私募展现赚钱效应后,相关产品发行便持续回暖。当前的发行市场情况很像2023年下半年,即小微盘股强势上涨后量化产品业绩亮眼,尽管资金整体情绪仍在修复过程中,但量化策略迎来了发行“小阳春”。
前车之鉴下的“冷思考”
万物皆周期。2023年量化发行热和小微盘股“狂欢”后,2024年初市场风格切换下相关产品业绩出现大幅回撤。
因此,面对发行市场再度回暖,量化基金经理态度谨慎。
光大保德信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朱剑涛坦言,综合A股过去20年表现来看,量价类因子、小市值因子的表现明显强于基本面类因子,而量价类因子在中小盘股票里的表现优于大盘,因此市场流动性充裕、中小盘股票活跃的市场对量化策略较为有利。今年前7个月,银河小微盘股票指数涨幅达53%,远超主流宽基指数。
不过,他提示,目前中小盘股票的市场成交占比处于历史高位,存在部分过热迹象,须关注相应风险。
不少基金公司用限购向投资者传递“冷思考”。
近期,国金基金公司旗下多只量化产品限购。自7月31日起,国金量化精选的限购金额从1000万元调整至1万元;自7月24日起,国金量化多因子的限购金额从1000万元调至1万元。
诺安基金近日公告称,自8月4日起,将诺安多策略混合的限购金额设置为5000元,而7月10日该基金的限购金额被调整至2万元。在小微盘股不断上涨与资金加速涌入下,这只聚焦小微盘股的量化基金加大了“拒绝”资金的力度。
“部分新的持有人误认为这是一只低波动产品,甚至把它当作债券型产品开始‘数蛋’(投资者对每日收益的比喻)。”诺安多策略混合的基金经理王海畅在二季报中表示,这只基金本质上是权益类产品,阶段性会有大幅波动,不希望投资者对产品的波动与回撤比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
深圳一位量化私募人士直言,2023年小微盘股快速上涨,量化私募规模也随之加速扩张,甚至出现了“量化规模上涨—小微盘股获得更多增量资金后涨势更猛—更多资金认购”的策略自我强化现象,DMA高杠杆模式更是加剧了小微盘股的资金拥挤。然而,2024年初小微盘股出现大幅回撤,大批量化私募产品损失较大。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近期尽调发现部分量化私募旗下产品的风格漂移问题显著,比如中证1000指增产品的持仓中大多为中证2000成分股。“随着小微盘股行情持续演绎,若管理人不做相应风控限制或投资者引导,易出现大幅回撤情况,量化私募行业规模可能再次收缩。因此,我们选择谨慎观望”。
风控前置“未雨绸缪”
基于“冷思考”,越来越多量化基金管理人进行了策略的风控前置。
“不得不承认,今年以来小微盘股的强势上涨,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随着小市值风格持续演绎,公司模型对于风格暴露变得愈发谨慎。”一位某中型量化私募的负责人士称,宁可放弃一点收益,也不希望去年的大幅回撤和艰难抉择重演。
西部利得基金量化投资总监盛丰衍有着同样的感受和选择。他表示:“在2024年初的行情之后,我的量化策略便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我依然会使用小微盘股策略,但不会满仓,一定要加上‘央国企’这样的防御性资产。”
半秧私募基金也透露,任何一种风格的拥挤度到达历史高位后,都会面临调整的风险,“从近期持仓风格来看,公司量化选股组合逐步增配了大盘风格,并适当减配小盘股。从长期持仓风格来看,组合分布则会在大中小盘、成长价值之间保持相对均衡,并结合市场环境进行一定的轮动与调整”。
灵均投资首席投资官马志宇表示,去年以来,公司对风控体系进行了系统化提升,包括风控规则的全流程内置化,交易系统的风控硬约束等。尽管小微盘股能够为组合贡献明显的超额收益,但公司依旧坚持严格的风控机制,避免单一风格的过度暴露。
国金基金的风控前置动作也逐步细化。该公司量化投资中心总经理姚加红表示,除控制和业绩基准的风险敞口偏离、控制个股流动性风险外,还在新的约束条件下有针对性地优化了阿尔法模型。同时,公司区分了指增和主动量化产品线,对指增产品的风险敞口控制更为严格。从今年以来表现看,公司各量化产品线的超额表现明显改善,且跟踪误差已有所降低。
蒙玺投资则通过丰富超额收益来源来提高策略适应市场风格切换的能力。该公司表示,经过今年上半年市场风格分化演绎和量化私募回暖,当前部分经典因子或交易路径确实出现了一定拥挤,因子收益呈现边际减弱趋势。在此背景下,公司不断丰富超额收益来源,在信号、模型、执行等维度提高策略差异性或低相关性。
拥抱AI布局未来
除强化风格暴露管理和投资者引导外,再次迎来规模增长的量化基金,还积极拥抱AI,用AI赋能风控和超额收益多元化,以积蓄长期发展的力量。
7月22日,鸣石基金发布2026年校园招聘提前批“量化开发工程师”岗位,将目光锁定顶尖量化人才。至此,今年以来已有蒙玺投资、宽德投资等近10家百亿级量化私募招募机器学习相关人才。
近日,量派投资创始人、CEO孙林表示,公司已经成立了AI实验室,未来会有几位互联网大厂的优秀人才陆续加入。据统计,目前九坤投资、蒙玺投资、鸣石基金、宽德投资等10余家头部量化私募拥有AI实验室,以赋能自身量化策略。
华夏、易方达、汇添富等公募基金也开启了AI人才“大战”。从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公开招聘情况来看,青睐具备计算机科学、应用统计、人工智能专业背景的量化研究员、AI算法工程师等。
“AI可以大幅提升量化投资效率。”黑翼资产表示,通过对机器学习等新兴的AI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庞大的历史数据中提取出更加细致、全面的因子,提升量化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时性。据悉,黑翼资产已将AI技术植入量化投资的全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因子挖掘、组合优化、算法交易等各个环节。
深圳卓德投资总监杨博称,公司已在投研与运营端全面应用AI。具体来看:在投研领域,公司通过AI辅助因子挖掘与组合优化,提升策略开发效率;在运营层面,AI则可以实现流程性事务的自动化处理,释放人力资本。
随着AI技术和GPU算力的进步,国金基金的量化模型也在不断升级。据介绍,国金基金已实现了从单一MLP神经网络模型到采用包含卷积、注意力机制、时间序列模型等深度网络架构的转变,GPU也一路升级。
多家公私募机构还通过AI强化风控体系。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风险模型都是采用人工构建的风险因子,逻辑性强。而AI模型能在此基础上,从市场数据中捕捉到‘隐藏’的风险因子,这些风险因子,没有对应的经济学含义,但是对市场风险的解释力度更高,也是投资中可用的备选因子。在预测市场风险波动的准确度上,部分情景下,AI模型也比传统时序模型做得更好。”朱剑涛说。
20世纪90年代,量化从业者抛弃传统计算器、改用电脑,实现了对量化投资“生产力”的重新定义。30年后的今天,敬畏周期、拥抱科技的量化从业者,再一次探寻量化的“本质”。在他们看来,量化投资不应是“黑匣子”,而是一种基于科学、尊重市场规律的投资方式,须以投资者利益为先,不断优化风控体系,拓展超额收益来源,追赶科技前沿,才能让量化发挥对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流动性的正面价值。
正所谓,敬畏市场者稳行,拥抱变革者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