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最新研究揭示,塑料污染已构成一场席卷全球的“无声危机”——从珠穆朗玛峰山顶到马里亚纳海沟底部,超80亿吨塑料碎片正在渗透地球每个角落,而人类为此付出的“健康代价”每年高达1.5万亿美元。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大幅加速的塑料生产狂潮。自1950年以来,全球塑料产量暴增200倍,其中过半是快餐盒、饮料瓶等“即抛型”产品。而到206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再增长近三倍,突破每年10亿吨。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些被丢弃的塑料仅有不到10%进入回收系统,其余的则化为微型和纳米塑料潜入空气、水源和食物链,还有的在人体血液、大脑甚至胎盘中被检出。
科学家警告,从胎儿到老年人,每个生命阶段都在承受塑料的侵害——孕妇流产风险升高、儿童癌症发病率增加、心血管疾病与纳米塑料的关联也初现端倪。
而塑料污染的危害远比表面所见更深远。从石油开采、加工生产到最终废弃,塑料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在持续释放“毒性”。
98%依赖化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塑料产业,正通过能源密集型生产持续毒害空气,造成每年2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气候危机。
在此背景下,1.6万多种化学添加剂渗透进环境和人体,而露天焚烧的塑料垃圾更让有毒烟雾笼罩全球贫困社区。
而PBDE、BPA和DEHP这三种常见塑料添加剂,每年引发的医疗支出就高达1.5万亿美元,戳破了塑料“廉价”的假象。
另外,积水的废弃塑料成为蚊虫孳生的温床,助长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
一些化工巨头表示,应对塑料危机的重点应该放在回收利用上,而不是削减塑料生产。
但报告指出,不同于钢铝较高的回收率,塑料因成分复杂难以降解,“这个世界显然无法通过回收利用来摆脱塑料污染危机。”
当塑料从生活便利品演变为生态定时炸弹,科学家们认为,与其纠结“如何更好地处理塑料”,不如重新审视一个被回避的问题——“我们是否需要这么多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