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5 10:30:00 股吧网页版
投顾人数逼近9万,5年多增长3万人,财富管理言必称投顾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8月5日讯(记者林坚)证券从业人员结构正在发生新一轮变化,尤其是伴随着行情以及买方投顾思维的深入,投顾增员十分可观。

  中证协在官网最新披露了截至2025年6月底证券行业人员的总体情况,其中,投顾人数已从2024年底官方统计的8.69万人增加到8.94万人,增加了0.25万人,增长2.88%。这与多家券商的“全员投顾”理念密切相关,也是财富管理推动的必然需求。

  更多人员变化也与之披露。从全行业整体情况来看,证券从业人员数量由2024年年底的33.57万人减少到32.85万人,减少了0.72万人。具体来看,经纪人、保代减员突出,注册分析师逆势增员。

  一般证券业务人数从2024年底的23.61万人减少到23.26万人,减少了0.35万人;

  证券经纪人人数从2024年底的2.81万人减少到2.57万人,减少了0.24万人;

  证券分析师人数从2024年底的5776人增加到5829人,增加了53人;

  保荐代表人人数从2024年底的8799人减少到8450人,减少了349人;

  证券评级人数从2024年底的1013人减少到978人,减少了35人;

  不同类型的证券机构类型的人员数量也有直观变化。

  券商从业人员数量从2024年底的33.57万人减少到32.85万人,减少了0.72万人。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人数从2024年底的2.82万人增加到3.16万人,增加了0.34万人。

  证券资信评级机构人数从2024年底的2013人减少到1983人,减少了30人。

  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人数从2024年底的821人增加到877人,增加了56人。

  当前证券行业正逐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是这轮人员变化的一个宏观背景。有观点认为,证券行业人员结构的“增减持仓”,体现出行业从依赖牌照红利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有业内人士提到,一方面,业务的调整可能导致部分人员面临转岗或失业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

  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人员变化中,有四个重要关注点。

  看点一:投顾逼近九万人

  投顾人员增加了0.25万人是今年上半年最突出的人员变化。

  近年来,证券行业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投顾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投顾人数也随之不断增长。从2024年底到2025年6月底,投顾人数增长2.88%,延续了近年来的增长态势。

  中证协数据显示,2020年底,券商投顾人数为60929人;2021年底,投顾增长至68344人;2022年年底,突破7万人大关;2023年年底,人数逼近8万人,增至77037名;2024年,投顾人数已达到8.69万人。目前来看,投顾总人数突破9万人已然是年内必然。

  买方投顾思维下,“全员投顾”进行时,尤其是从券商视角来看,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交易通道服务,而是希望获得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投资建议和资产配置方案。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多家券商已将投顾队伍的建设作为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证券业已开展经纪业务的券商基本在发力买方投顾业务,并在组织架构、激励机制、系统建设、投研赋能等方面都做了相应调整。

  看点二:经纪人逐渐淡出

  在一系列人员变化中,经纪人减少人数最多,减少了0.24万人。

  关于证券经纪人人员的变化,财联社记者已在今年7月初在《“消失”的证券经纪人去哪?7年多从9万到仅2.5万》有过阶段性报道,从中分析了经纪人人数持续减少的部分原因及展望,主要有四个原因与方向:

  一是随着行业生态变化,证券经纪人渐转入营销序列,从委托代理的角色成为全日制合同的客户经理;二是由于财富管理转型的不断深化,人员结构开始调整,经纪人转型为投顾变成大势所趋;三是一部分早年进入证券行业的经纪人,由于年龄原因,迎来一波退休潮,逐渐退出证券行业,这是经纪人数大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是离开行业,另谋出路,尤其是佣金率持续下滑,让靠佣金分成的经纪人难以为继。

  其中,在监管趋严与财富管理转型的双重推动下,券商正加速告别传统经纪模式,这就体现在证券投资顾问增加和证券经纪人减少的特征延续了近几年的情况。中证协在《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4年)》中披露,2023年末,证券投资顾问较2022年年末增加4745人,证券经纪人减少8502人,证券经纪人减少数量大于证券投资顾问增加数量,呈现证券投资顾问增加和证券经纪人减少的表征。

  在业内人士看来,证券经纪人数量显著减少,而投顾人数则进一步增加,体现出券商加速推进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趋势。记者了解到,业内不少券商计划取消证券经纪人这一角色,并将把经纪业务团队在未来全部转为客户经理团队或者投顾,已有头部券商如此践行。

  看点三:保代再度减员超300人

  周期之下,保代再度减员依然在预期之内。

  保代人数近年来已有持续下滑的趋势。上半年再度减少了超300人,这源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投行业务竞争持续激烈,马太效应显著,部分实力较弱的中小机构面临着一定生存压力。比如2024 年以来,前 10 大券商投行收入占比已超 60%,而中小券商面临 “项目少、报价低、通过率低” 的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小机构的保代因缺乏优质项目支撑,业绩难以达标,部分人员被迫转岗(如转向合规、质控)或退出行业;而部分中小券商甚至缩减投行部门规模,直接导致保代队伍 “被动减员”。

  另一方面,监管层近年来不断强化对保荐机构及保代的责任追究,通过 “一案双查”“终身追责” 等机制,将保荐质量与机构及个人的执业资格深度绑定。监管层不断压实保荐机构“看门人”责任,在行业严监管态势下,券商持续优化保代队伍,强化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加速优胜劣汰,提高保代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以提升执业质量,造成保代人员数量有所减少。

  看点四:分析师人数增长,“转正”群体成新增量

  在整体人员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的背景下,分析师人数小幅度逆势增长。

  数据显示,证券分析师人数从2024年底的5776人增加到5829人,增加了53人。人员变化之下,依然是卖方生态的变迁。目前卖方研究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方面,大型券商通过引入明星分析师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中小券商通过特色化的研究服务来吸引客户,这都导致了对分析师人才的需求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这波增员中,也有来自分析师“转正”的原因。即此前几年处于实习或助理阶段的研究人员,正式获得分析师资格,在中证协人员注册名单中出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质量的研究是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研究所通过提供专业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为券商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也是吸引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户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分仓佣金收入的减少,券商更需要探索多元化的收入模式,如加强产业研究、拓展服务范围等,这就需要更多差异化的专业人员来开展相关工作。

  这也意味着,分析师的价值衡量标准将更多元,除传统的派点排名外,产业资源对接能力、跨领域整合能力,甚至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如AI辅助分析)将成为新的竞争维度。

  此外,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的增员也颇具深意。另类投资业务的人员扩张反映出券商正从传统通道业务向多元化、专业化投资领域延伸,通过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创造价值。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