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5日电(赵家熹) 8月4日,以“‘十五五’聚势湾区南沙领航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八期南沙观察家沙龙活动在北京举办,旨在以“思想引擎”助力广州市南沙区高标准谋划 “十五五” 高质量发展蓝图,推动现代化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海峰在活动中提出,南沙需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大胆创新,构建“科技创新、政府服务、市场环境”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其中,开放的科技创新市场环境尤为关键。
王海峰认为,《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与南沙自贸片区总体规划目标高度契合,其核心任务之一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这也是南沙 “十五五” 时期的重要使命。他强调,南沙需突破粤港澳框架局限,放眼全球吸纳创新资源,南沙应借鉴深圳市场化创新机制,激活中小科技企业活力。他指出,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该区虽然高校资源不足,却凭借中小科技企业集群优势,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市区,这一经验值得南沙借鉴。
在对外开放层面,王海峰认为,南沙自贸试验区需从“便利化” 向“要素自由流动”升级。他提到,南沙面积超800平方公里,超过新加坡,具备对标国际一流区域的潜力,可参考新加坡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东京的综合发展模式,在跨境能源、数据等领域探索更高水平开放。同时,粤港澳大湾区需破解货物、服务、资金、人员自由流动的障碍,可借鉴瑞士与欧盟的高效互动模式,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
从历史定位看,王海峰认为,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空间潜力大,十八大以来,更肩负起仅次于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战略使命。他建议,未来五年,南沙在规则衔接、市场化服务上既要立足现实,更要敢于突破,构建面向世界的开放格局,真正成为湾区现代化、“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领航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