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婧北京报道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图出炉。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照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坚持以产业需求牵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清晰路径。
一是在宏观层面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三是优化供应链金融和区域、外贸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四是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和传统工业绿色低碳改造。五是积极有序发展数字金融,支持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意见》提出,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提升金融支持强度精度效度,为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意见》还明确了总体目标,即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在有效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联动衔接更加紧密,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发行债券的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诉记者,《意见》强调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从金融机构内部机制完善、各类金融工具协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切中了关键问题和症结,将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综合服务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在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提升金融服务新型工业化效能。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环节
《意见》从支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产业合理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等5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措施。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告诉记者,在众多政策举措中,他最关注三项政策部署。一是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通过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和“千帆百舸”上市培育计划,打通社会资本流向硬科技领域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能快速走向产业化。
二是探索产业链金融的“脱核”服务模式,借助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使缺乏核心企业担保的专精特新企业也能凭借真实交易数据获得授信,这种“数据换信用”的创新有望激活产业链末梢活力。
三是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从跨境结算便利化到外汇套保服务升级,从出口信用保险扩围到海外知识产权融资支持,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务让“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更具底气。
从具体举措来看,《意见》指出,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意见》还支持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合作,探索开展多样化的融资服务模式,盘活科技研发资源和成果。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加强上市预期引导和政策激励,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意见》要求,强化重点企业金融服务,支持产业链自主可控。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多样化工具,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针对受外部影响较大的企业平稳经营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自主可控建设。
此外,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拓展高水平双向开放发展空间。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提升经常项目收支便利化水平,保障企业安全高效便捷开展跨境贸易结算。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更好满足企业外贸结算需求。
此外,《意见》还提出,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依托大数据和特定场景,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运用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脱核”模式。
构建支持新型工业化长效机制
业内专家表示,《意见》着力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强能力。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其次是建队伍。鼓励金融机构与产业部门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金融机构向产业园区派驻金融专员,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的人才。
最后是建机制。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建立完善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4方面机制,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宏观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增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强度精度效度。
《意见》提出,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金融机构要把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产业转型升级动向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支持。银行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在经济资本配置等方面加强资源保障,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调动基层一线人员服务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意见》还要求,加强各类金融工具的联动配合。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融资担保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在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保障客户隐私的前提下,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整合集团内各类金融资源,为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此外,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探索完善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组织体系,面向各类科技园区及科技企业等主体,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提升国家高新区等科技资源聚集区域的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金融机构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及相关科技领域专业背景的人才,打造复合型的金融管理和服务团队。
《意见》明确,加强组织领导和协同推进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优化政策落地环境。健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荐机制,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持续加大项目推送、融资对接和要素保障力度,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